本期编辑:张元
如何比20年前的同龄人老得更慢?
探索长寿乃至长生不老的奥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虽然目前人类还无法永葆青春,但人均寿命却在不断增长。
一项最新研究指出,与20年前的同龄人相比,现在的人细胞更耐损耗,衰老得更慢。
受访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
医院教授闵军霞
“越活越年轻”是全球性趋势
美国耶鲁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研究了~年间美国80岁以下人口的健康状况,共分析了2万多人的新陈代谢率、炎症病史、器官功能、血压和肺活量。
结果显示,人们的衰老进程在变慢,生理年龄比过去的人小了,但不同年龄层和性别之间存在差别。60~79岁男性健康状况进步最大,生理年龄平均年轻了4岁;年轻人特别是女性,健康改善不太明显,寿命并没有比十年前的人延长。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分析说,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年轻人的身体状况整体较好,个体差异不大,健康改善不明显属于正常情况。
但老化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经过几十年的累积,中老年人的健康差异逐渐明显,且年龄越大差异显示得就越充分,改善程度比年轻人大是合理的。
当然,中老年人更注重养生,而年轻人熬夜、不注意饮食、工作压力大等,也是原因之一。
虽然这项研究的分析范围只限于美国,但“越活越年轻”是全球性趋势。
随着全球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分期进行了重新划定,44岁以内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人,75~89岁为真正老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杜鹏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除极少数欠发达国家,“人生七十古来稀”已成过去,营养状况改善、公共卫生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疫苗和抗生素等药物的普及,使人们的生理年龄越来越年轻,晚年生活质量更高。
衰老的开关在哪?
自19世纪末人类开始研究衰老机制以来,科学家们先后提出了不下20种学说,直到目前仍未形成统一的衰老理论。
一般认为,衰老受先天因素(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
医院教授闵军霞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遗传因素占20%~25%。比如,不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如何,在衰老过程中,男性健康指数平均比女性高,但女性更长寿,这一矛盾可以说是医学界的“千古之谜”。
环境因素约占75%~80%,包括生活不规律、环境恶劣、病毒与病菌感染、辐射、不良饮食习惯、缺少运动、滥用药物、心理压力过重等,这些可以通过干预来改变。
热量成为抗衰老“开关”?
最新研究发现,衰老和热量摄入有不可忽视的关系。
美国潘宁顿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如果两年间将摄入的热量减少15%,可延缓衰老和新陈代谢,预防与年龄有关的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癌症、糖尿病等。
限制热量的受试者体重平均减轻了8.7公斤,且未出现贫血、骨质流失或月经失调等不良反应。
该中心副教授利安娜·雷德曼表示,新陈代谢会产生一些副产物,积聚在体内并导致细胞和组织损伤。持续地限制热量可减慢基础代谢,促使人体更有效地使用能量,有助于降低慢性病患病风险并延长寿命,对健康老龄化有益。
最好的抗衰老方法
生、长、壮、老、死,是生命的规律。衰老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延缓它的进程。闵军霞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是最好的抗衰老方法。
1
合理膳食
《美国营养学会杂志》刊文称,与常吃肉类、黄油、全脂牛奶和糖的人相比,经常吃鱼肉、橄榄油和豆类食物的人皱纹更少,这是因为精制碳水化合物等与蛋白质发生糖化反应,使皮肤过早老化。
建议人们适当多吃些新鲜蔬果,多喝水,每天喝一两杯绿茶,以减少炎症;
烹饪时多用些香料有助于抗衰老,姜黄、肉桂、丁香、姜、大蒜等都有抗炎和促进免疫力的功效;
吸烟会加快皮肤、大脑衰老,应戒烟并远离二手烟。
2
优质睡眠
睡觉时,身体的各项机能得以休息和恢复,长期睡眠不足容易未老先衰,尤其是处于更年期的女性。
研究发现,50~59岁人体急剧衰老,如在这个时期注意保养,可有效降低老化程度,减少老年疾病的发生。
建议每天睡够7小时;
失眠的人可适量吃些小米粥、香蕉、苹果、牛奶等助眠食物;
睡前2小时可用温水泡脚;
卧室温度不宜过高,美国专家认为,在15~20℃的低温环境下睡觉,人体更易释放抗衰老激素,利于消除炎症,增强免疫力。
3
坚持锻炼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机构研究发现,定期骑行的人,肌肉并未因年龄增长而减少,体脂和胆固醇水平也未增长,胸腺产生的免疫细胞数量与年轻人一样多,男性雄激素分泌仍保持较高水平。
慢跑、快走或游泳也有类似效果,每次锻炼20~30分钟,既能训练肌肉力量,又能增强心肺功能。
不过,中老年人运动要量力而行,以运动后5分钟内,心跳、呼吸可基本恢复正常,全身舒适且无疲劳感为宜;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后慢走2分钟再休息;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4
培养兴趣
衰老会影响心理机能,产生失落、无助、不自信等情绪。
因此老人要学会把衰老看作美妙的人生经历,适应、享受老年生活,尽量保持内心的年轻,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培养兴趣爱好,比如书法绘画、朗诵诗歌、种菜插花等。▲
40岁是道“健康坎”,可惜很多人败在这7件事上40岁,对大多数人而言,人生已经过了一半。
对男人而言,是成熟的标志,也是事业发展的黄金期。对女人来说,照顾孩子、操持家务、辛苦工作成了生活常态。
英国《每日邮报》刊登的一项调查显示,到了40岁,近3/4的英国人开始为健康发愁,并后悔年轻时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40岁是健康的分水岭!”卫计委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强调说,40岁前,人们胡吃海喝、以命搏钱;40岁后,如果继续透支健康,最后可能真的只能“拿钱买命”。
莱昂纳多20岁vs40岁
受访专家卫计委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肖震宇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杨功焕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玉平
医院副主任医师张晔
40岁后做到7件事
1
赶快戒烟
烟草和烟雾中含有超过种有毒物质或致癌物质,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危害极大。研究显示,40岁戒烟能多活9年。
另外,喝酒一定要把握量,低度白酒最多2两,中度白酒别超1两,烈性酒要控制在25毫升以内,啤酒一天最多一瓶。
2
做力量练习
人到中年,新陈代谢开始减缓,肥胖几率增加,如果不重视锻炼,患慢性病的风险将翻倍增加。
40岁后,建议每周进行哑铃、杠铃、阻力带等有助于“重建”肌肉群的力量训练,以每周3次,每次进行8~10组为宜。如果没有时间,每天散步、快走30分钟,同样有益健康。
3
转变心态,减法生活
很多人都要面对“中年危机”,事业上可能处于瓶颈期,停滞不前;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重。
40岁后学着做减法,及时清理消极情绪。调整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多自己和家人,能让人更豁达。
4
调剂婚姻
40岁,少了恋爱和新婚时的甜蜜和浪漫,多了日复一日的琐事和趋于平淡的感情,婚姻开始出现危机
夫妻可以每年安排一次旅行,培养共同的爱好,找找恋爱时的感觉,重燃爱的火花。
5
注重体检
40岁后人的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开始衰落,外在表现是皮肤日渐松弛面部光泽慢慢消失、头发变白等,而内在变化是心脑血管变得脆弱,慢性病开始积累,因此定期体检十分必要。
除了血压、血糖等基础项目,建议40岁人群增加血管、前列腺、骨关节、幽门螺杆菌感染、肿瘤标记物、乳腺、宫颈、甲状腺的检查。有家族遗传病的人更要做针对性检查。
6
开始健脑
一过40,很多人忽然发现自己容易分心、老是忘事。
专家建议可以每天给大脑做做“有氧运动”,比如将时钟和台历倒置,增加观看难度;试着改变回家路线,重新认识周围环境;每隔几个月调整一下家里的布置等。
7
保护牙齿
40岁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变差,牙齿开始“罢工”,牙周炎、牙齿酸痛、牙龈红肿等问题会接踵而来。
因此,中年人除了坚持每天早晚刷牙,还要每年洗一次牙。
40岁后多吃7种食物
日本新闻网站“IRORIO”刊文指出,40岁以上的人,不妨多吃以下7种食品:
燕麦:丰富的水溶性纤维和抗氧化剂能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可预防动脉硬化,减少心血管病的风险。
研究显示,每天只要吃3克燕麦就能让血液中的胆固醇下降5~10%。
樱桃:能够作用于痛风和关节痛。每天吃点樱桃就有降低血液中尿酸值的效果。
杏仁:研究显示,坚持每天吃60克杏仁,4周之后便可让血糖值下降9%。
深海鱼:每周吃4次以上手掌大小的深海鱼,如金枪鱼、三文鱼、鲭鱼等,就能起到预防脑卒中的效果。
西红柿:西红柿富含番茄红素,在烹饪之后更容易被身体吸收,能够预防癌症和动脉硬化,对男性前列腺也有好处。
大豆:大豆异黄酮能降低血液胆固醇,并能提升骨密度。
若50岁以上的女性每餐摄取30克以上大豆,坚持3个月后,高密度脂蛋白就会上升约4%,总胆固醇下降约5.5%。另外,食用大豆也对提高男性生殖力有帮助。
牛奶:牛奶富含蛋白质和钙质,不仅能增加肌肉还能健骨。年龄增大,对于钙质的需求量上升,每天都应喝点奶。▲
身体是这样一步步衰老的,8个症状早就提醒过你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老的?也许是眼角出现第一条细纹,也许是起夜多跑了两次厕所,也许是搬不起重物……衰老虽然悄然而至,但也能留下蛛丝马迹。
受访专家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沈雁英1
视力模糊、泪水减少
一般来说,人到40岁后,眼组织就会衰老,玻璃体混浊、白内障、黄斑变性等问题会导致视力变得越来越模糊。
如今,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导致现代人眼部衰老加速,很多人三十多岁就出现干眼综合征等不适。
如发现自己长期出现视力模糊、泪水减少、眼干,甚至花眼等症状,都可能是衰老的征兆,应及时就医,切忌乱用眼药水。
为延缓眼睛衰老,各年龄人群都应注意科学用眼,常做眼保健操;
用眼1小时后,主动眺望远方5~10分钟;
饮食上注意补充有益延缓眼睛衰老的食物,比如富含玉米黄素和叶黄素的玉米、豌豆苗等。
2
耳鸣、耳背
听力从50岁起开始减弱,60岁后会出现耳鸣、耳背等明显的听力问题。但随着耳机的频繁使用、卡拉OK等高噪音场所的普及,听力衰老年轻化越来越明显。
英国研究甚至发现,长期用耳机,可导致耳聋提前30年到来。一旦发现自己的听力不如以前,就要当心听力衰退了。
中老年人如果耳背问题严重,应及时到正规机构佩戴助听器,还要定期检查和矫正助听器。
年轻人应控制耳机音量不要超过60分贝,且每天使用不要超过3小时,不要过度用耳。
3
指尖感觉迟钝
过了60岁后,机体敏感性会变得越来越差,感受冷暖、触摸等外界刺激的能力日渐迟钝,尤其是手指、脚趾尖等处于末梢循环的部位。
某些疾病还会加重这一问题,比如糖尿病、脑中风等,临床中曾有糖尿病患者脚踩图钉却没发觉的病例。
建议中老年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控制糖尿病等慢性病;
每天天气预报,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注意手部和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子,泡脚前要测试水温,以手背皮肤能接受为宜,避免烫伤。
对年轻人来说,延缓触觉迟钝发生的关键在于预防肥胖及其带来的慢性病,应减少高盐、高糖、高热量饮食,并增加运动。
4
一运动就喘
“日常活动没事,可一运动就上气不接下气”,有人觉得这是长期不锻炼的结果,但这也有可能是衰老的信号。
一般情况下,50岁后心肺功能开始衰退,随着心脏病、哮喘、老慢支等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年轻化,这些问题更早地出现在中青年人群中。
老年人应理性看待心肺功能的衰老,做到“服老”,运动时切勿和年轻时比较,应适量进行散步、游泳、打太极拳等舒缓的有氧运动;
运动时应把最高心率控制在“减去年龄”所得数值之内,以锻炼后身体微微出汗、浑身舒畅为宜。
对年轻人来说,坚持运动是延缓心肺功能过早衰老的良招。
5
经常便秘
研究发现,胃肠等消化器官一般从50岁开始衰老,和30岁相比,消化吸收功能可能下降25%。胃肠蠕动能力的下降,让中老年人更易受到消化不良和便秘的困扰。
当代社会,年轻人便秘问题也愈发普遍,这是肠道提前衰老的表现,这与膳食过于精细,蔬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不够有很大关系。
中老年朋友应注意控制食量,不要吃太多;
如出现大便出血或有黏液的情况,最好排查肠癌。
预防便秘应做到:多喝水,滋润肠道;适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比如苹果、白菜、芹菜等;适量运动,增加胃肠活力。
6
憋不住尿
总爱起夜,憋不住尿,有的女性甚至一咳嗽或活动就出现漏尿等尿失禁现象。出现这些症状时千万别大意,这可能是泌尿功能衰老的表现,尤其是50岁过后的中老年人。
男性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前列腺肥大和增生引起的;女性泌尿问题多由膀胱括约肌松弛、老化造成。
建议中老年人不憋尿,以防加剧泌尿功能下降;
男性要避免久坐,以防前列腺长时间充血,加速前列腺肥大;
女性要勤换内裤,注意下体清洁,以防泌尿感染;
睡前一小时内减少流质食物摄入,保证睡眠质量;
养成温水坐浴的习惯,辅助保养泌尿功能。
7
开始记不住事
研究发现从20岁起,大脑神经细胞就会开始减少;到了40岁后,还会以每天1万个的速度递减;60岁后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明显下降。总记不住事很可能是大脑开始老化。
对老年人来说,健身先健脑,做到退而不休,钻研兴趣爱好,多读书看报;
多进行人际交流,参加老年团体活动;
把一些重要安排记在日历或本子上,有助于释放大脑记忆压力。
对中青年人来说,勤于动脑、保持开朗的心态,可延缓大脑衰老。
8
搬重物关节疼
英国研究发现,关节在35岁时就会出现退行性改变,但一般情况下感觉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大,女性50岁后、男性60岁后,骨质疏松的产生会加速关节和骨骼的衰老。
当出现一搬重物膝盖就疼,甚至脊柱向前弯时,可能是骨骼衰老的标志。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平时不注意补钙、不锻炼导致骨质疏松提前到来。
建议注意补钙,每天喝杯牛奶或酸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片;
勤于锻炼,减缓四肢衰老;
每天晒15~20分钟太阳,以便身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从年轻时就要避免不良姿势对颈椎、肩周、腰椎的影响;
杜绝肥胖,以免关节负担过重而过早老化。▲
觉得文章不错?别忘给生命君点个赞??
长按图片选择“识别图中”,“太乙玄门”阅读更多好文章。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医对白癜风北京白癜风主治医院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