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点
注意!“陶勇说近视度数不断增加或致盲”。北京眼科医生陶勇:青少年近视率越来越高,高中有80%,非常严峻。眼球会随着度数增加被不断拉长,这个过程可能导致视网膜变薄、萎缩、脱离,甚至可能致盲。保护视力要牢记“20—20—20”法则:每20分钟看至少20英尺(6米)远的物体20秒以上↓↓
该热点一出,立刻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专业人士出来指导:“不用过度紧张,针对不同程度近视有不同的护眼方式”有的网友开始自我调侃“完了,感觉自己的眼睛不行了”也有网友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知道后果严重,但是就是控制不住呀!”据教育部年11月公布的调查数据,半年多来,9个省区市中小学生在疫情期间视力不良发生率从59.2%上升到70.6%,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61.6%、初中生视力不良率为80.3%、高中生视力不良率为89.3%。归结原因,不少学生学业压力增大,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也大大增加,这就导致了近视率的升高。面对这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忧起了孩子的用眼健康问题。那究竟什么是近视?在孩子的视觉发育期应该如何防控近视?这份防护指南送给各位老师、家长,来帮助孩子保护好视力,做到健康用眼!什么是近视?
近视是指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近视是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主体,约占98%;而学生近视眼中,绝大部分是单纯性近视眼,约占97.8%,病理性近视眼仅占2.2%。而单纯性近视眼的形成,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不良的视觉环境及行为。单纯性近视形成的两个阶段
生理性阶段(假性近视):可逆阶段远视力下降只是一种现象,问题出在眼肌上,眼球的生物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眼轴尚未异常增长)。生物结构改变阶段(真性近视):不可逆阶段眼肌的功能性问题已演变成了眼睛生物结构的改变(眼轴已异常增长)。大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近视一旦产生,难以逆转,如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听之任之,近视度就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而且在10~13岁时增长更快。近视的危害
近视带来的危害,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各种眼部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失明,危害极大。
下面这两张图,分别代表的是正常眼以及高度近视眼的眼部形态。
从图中我们不难发现:高度近视患者的眼部形态就像一个高度膨胀的气球,可能轻轻一碰,它就破裂了,使得眼底视网膜、脉络膜容易产生病变,从而导致诸多严重并发症。这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巩膜后葡萄肿
近视不断加深,眼球像葡萄样向眼球后扩张,近视度数越高、其发生率越高,通常伴有视力减退,严重者视力丧失。
视网膜变薄、裂孔、脱离
从一出生我们的视网膜长度便是固定的,高度近视发生后,眼轴增长,视网膜却无法相应变长而受到牵拉、变薄,因此极易发生穿孔及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液化混浊
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球伸长、玻璃体腔容积不断扩大,使胶样的玻璃体产生有水的囊腔,称之为“玻璃体液化”,这一改变最常见的症状即“飞蚊症”。
黄斑病变
黄斑是眼底最重要的一个解剖部位,眼轴过度增长导致脉络膜的出血,即黄斑出血;黄斑萎缩后呈现漆裂纹样损害,黄斑裂孔也是较为常见的病变。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只有高度近视才会发生这些眼病,而是各种程度的近视都可发生,但其风险随着近视程度的加深而增大。如何预防近视
近视眼一旦产生,难以逆转,因此,不能只“治”不“防”,更不能“病急乱投医”,重视对孩子的视力健康管理,从“认识”近视到“走进”视力健康管理。护眼小贴士1、尽量避免在黑暗的环境下俯视小屏幕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和计算机。当需要观看时,在大屏幕电视上观看。2、每天遵循“20-20-20眼睛保护方法”。即每20分钟使用计算机休息一下。休息时眼睛向20英尺(6米)以外的地方远眺,每次远眺20秒。3、已经近视的孩子,除了及时就医和科学矫治,还要彻底反思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及用眼习惯,并去正规机构就诊,谨遵医嘱采取有效的矫治方案加以控制,避免近视的进一步发展。4、让孩子多“目浴”阳光,多参与户外阳光下活动,对预防近视有积极作用。5、日常生活有规律,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等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最后,大家也不用过度紧张,轻度近视平时注意爱眼护眼即可,度以上的高度近视一定要定期做眼底检查,预防视网膜出现问题。想知道更多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那就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