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南山路介绍
南山路发展
南山路历史
南山路新闻
南山路图片
南山路资源

四季轮回清照杭州二

白癜风治疗QQ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1233.html
□王华琪已是腊月,杭州清波门外的柳浪闻莺公园里,水杉叶零,瘦枝疏离,弦月清寒,溪流静默。王维有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甚合意境。林中的清照亭素朴典雅,如一枚印章,戳在水墨湖山的卷轴上,万古山水,真意无言,千秋草木,疏朗通透,惟有小亭,朱砂点睛。“清高才女,流离词客;照灼文坛,点染湖风”。清照杭州九百年,我还能感受得到宋时的雨拍痛了临安的栏杆吗?还能听得到宋时的风吹皱了易安的心湖吗?杭州人那么含蓄地纪念李清照,是有原因的。李清照避难金华,为金华留下《题八咏楼》和《武陵春》,一首诗,一阕词,足以让名楼添彩,让双溪增色,可是,她客居杭州二十载,却未留一句与西湖,怎不让人费解?近人夏承焘在所作的《瞿髯论词绝句·李清照》中,似乎给出了解答:“过眼西湖无一句,易安心事岳王知。”然而,这样的解答略显单薄。岳王壮怀激烈,要踏破贺兰山缺,无暇流连美景,可以理解,女词人虽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慷慨之歌,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阔达之情,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的激昂之叹,可若将她与气贯日月的岳王相比拟,未免太夸大了一个弱女子的家国之志。况且,是二十年,是二十年的临湖而居,无心无意点染湖风,仅此一说,尚不足以解释杭州人的困惑。我细细理来,斗胆揣测。除了故园之思外,金石家珍,零落逦迤,痛苦难耐,再婚离异,不终晚节,流言销骨,年事已高,小院寡居,心事淡寂,再加上整理、编纂《金石录》的压力,负荷累累,无心赏景,无意吟哦,亦是自然。林林总总,层层叠加,或许可作解释。所以这温柔乡、销金窝,让她心生隐忧,这西子湖、桃柳郡令她陡增伤悲,临安城是她婚姻的伤心地,可她只能在这伤心地里偏安一隅。她一个人站在梧桐更兼细雨的秋日黄昏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咀嚼着自己半世的凄凉,那浓得化不开的愁绪压迫着她,使她枯瘦成一株黄花,在凄风苦雨中颤颤巍巍。张爱玲说过:“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九百年来,那些“弄文学的人”,那些男性精英们,不断消费着李清照夫妻离合的情感、婚变情离的故事,他们往往放大了李清照“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她“人生安稳”一面却被一扫而光。我想起波伏娃的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男人们把在正史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的女人按照自己的价值判断揉捏成自己想要的或者社会所需要的模样。于是,在男性为中心的伦理结构中,李清照的形象有了两个走向:一是德行有亏,被严苛,被嘲讽,被窥私,甚至被意淫;一是道德模范,被辩诬,被拔高,被粉饰,甚至被偶像化。直至近世,对李清照的再嫁问题依旧争论不休,而在当代的教科书里,李清照则成为一个诗书琴棋样样皆精的全能型乱世女神。在我看来,李清照首先是个女人,一个有着方达气质的北方女人,她是士大夫的贤妻,是乱世中的寡妇,她渴望被爱,也曾挣扎过,做过再筑爱巢的美梦,但是醒来,梦碎一地,身负枷锁,锒铛入狱。在那个衣冠南渡的动荡年代,在临安城里,那位宋代的青州女儿已是一个鬓发斑白的孤寂老人,她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凄苦无助,只是因为出身名门,再加身世波折,她比一般的女性视野阔达些,阅历丰富些。李清照其次才是个诗人,她把诗和词归入两个系统,她说,诗庄词媚,诗言志,故庄,词达情,故可媚。后世编辑的《漱玉词》里真正可确定的作品不过三十多首,或许,她不是高产的作家,但在她的诗词里,所有的国愁、家愁都融入了个体的情愁之中,浸透着清冷彻骨的美,诗词里流淌着穿越时空的孤独情愫,一个弱女子怎么抵挡得住家国的轰然倾覆?她只能用言瘦意丰的诗词来对抗时事变迁和人生无常。因此,她的诗词虽无杭州地域标识,却有杭州情感的鲜明印记。今晚,很冷。我从清照亭拐出,就走入了南山路,路旁一家小店里,放着传奇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几个年轻人哼唱着:“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一抬头,在梧桐树的枝头上挂着一钩残月。那该是宋时的月亮,是李易安的月亮,悬在文化的星空,清照千年,缄默无言。作者简介:王华琪,中学语文教师。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qqd.com/blthzzl/189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