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渴望阅读大自然,渴望分享大自然的大自在,梦想着自己谦卑的身影投入到森林、山川、河流;耳朵去谛听一朵花开的声音,眼睛去找寻一棵树的沧桑,一巢鸟窝的温暖;找寻仿佛是从神仙洞府蒸腾而起的,一座山的浓雾,找寻一片云的飘逸,一掬山泉的甘醇清冽,一片片含羞的映山红,一粒粒晶莹剔透、光洁无暇的人间仙果……
天依然蓝,水依然清,心不曾失落,笑容也发自心底。人们啊,这些梦境中尘埃无染的田园风光,且不要忙着追忆和怅惘,它们没有消逝,它们,就在眼前。
蟒河,就是这样一个被大自然深情厚爱的地方。在这里,美景处处邂逅,每一寸山水间,你都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与恩泽。蟒河,是北方少见的众多亚热带植物的基因宝库,是人们向往的心灵的后花园;蟒河,还是我国秦岭以北最大的山茱萸出产地,也是北方山茱萸唯一的原产区。
01
蟒河境内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局地小气候带,四季潮湿温润,终年不结冰,无霜期长达二百余天,是山茱萸生长的最佳环境。蟒河,是真正的“山茱萸之乡”。
洪荒的远古,说不清岁月年轮的时代,谁知道是什么时间呢?海拔在—米之间,阴坡或半阴坡,温润潮湿的气候,腐殖质丰富、疏松,微酸性土壤,阳光适宜,雨量充沛,一粒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对环境要求极其严苛的山茱萸的种子,在阳城蟒河的山水间停下了脚步,把家安顿在肥沃的土地里。
山茱萸树在蟒河南部山区被称为“枣皮儿树,”山茱萸果被喜爱它的人们冠以许多昵称:山萸肉、萸肉、枣皮、酸枣肉。
山茱萸树,树皮呈褐色,片状剥落,枝桠干瘦凌散,一般高约2—10米,密密匝匝的花簇,生长于小枝顶端,先开花后散叶。
倘若你在早春三月来到蟒河,料峭的山风扑面而来,阳光尚且没有完全融化小河岸边的冰层,灌木丛仍然蜷缩着枝条在寒风中摇摆,顽强的小草还在襁褓中做梦,万物依旧在冬眠中睡眼朦胧。而在背风的深山旁,溪水边,壤窝里,漫山遍野的山茱萸花,早已明黄灿灿,摇曳妖娆,似霞,似歌、如诗、如画。茱萸花是山的精灵,春的使者。
立秋前后,山茱萸树开始挂果,孕育在枝头的一粒粒金玉之精,历经季节的磨砺,慢慢成长蜕变,在霜降时节,结一树红珍珠般艳丽晶莹的山茱萸果。
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山茱萸的果实成熟了。蟒河境内约余亩,上百万株山茱萸树,枝干遒劲,果实累累,其中,近半数以上树龄为百年老树。
传统山茱萸果的采收既简单又讲究。采摘回家的茱萸果,除去叶片、果柄和杂质,在沸水中蒸煮五到十分钟,捞出浸泡入冷水或自然降温后,手工捏挤,除去果核,果肉置于簸箕或者竹席上摊薄,翻转晾干。也可以微火烘干,但切忌急火烘烤和锅内炒干,因为这样会降低其药效,还可能直接破坏山茱萸的固有成分。几百年来,蟒河人用原始的采收方法,保持了山茱萸最初的味道。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茱萸肉的需求量增加,山茱萸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代高科技参与运用,使山茱萸果的功效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
山茱萸树的生命到底有多繁盛呢?一棵生长于蟒河村洪水庄南背的山茱萸树,树高8.6米,干高0.8米,茎围1.9米,冠幅东西13.5米,南北13.6米,主干分四大枝,年产山茱萸果实余公斤。此株为最大的单株,据植物学专家考证,这棵硕大无朋的山茱萸树,为明代所栽植,目前是全国之冠,被学术界誉为“山茱萸之王”。王者,风轻云淡四百年!
02
山茱萸,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六味地黄丸”中的一味主要中药材,其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山茱萸的主要成分有:山茱萸甙(即马鞭草甙),番木鳖甙,皂甙、鞣质、果酸、酒石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抗菌、消炎,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肾脏血流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强心利尿等功能。对伤寒、痢疾有抑制作用,能杀灭恶性肿瘤导致的腹水中的癌细胞,且有较弱的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阳城蟒河所产山茱萸,色泽鲜红,个大肉厚,质干油润,药味纯正,马钱甙和血色素含量较高,属于山茱萸之上品。年,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测测试中心等权威机构,依据《中国药典》的测试标准对其进行科学检测,结果显示:蟒河山茱萸的马钱甙含量为1.%,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2.2倍,山茱萸果肉中其它有效成分的含量,也远远高出陕西、四川、浙江、河南等产区。国家领导人曾以山茱萸作为礼物,赠送访华的外国首脑,蟒河山茱萸在日本、东南亚等地,也享有很高声誉。
山茱萸,作为上天赐予人类的药食珍品,在我国医学史上应用历史悠久。汉代以来,由于其“补力平和,壮阳而助火,滋阴而不腻膈,收敛而不留邪”等特殊功效,被历代医家所钟爱。
金贵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下趋。济生加入车牛膝,二便通调肿胀除。钱氏六味去附桂,专治阴虚火有余。六味再加五味麦,八仙都气治相殊。更有知柏与杞菊,归芍参麦各分途。这是张仲景的治肾祖方“金贵肾气丸”加减方剂。山茱萸记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张仲景以山茱萸为君药,创制金贵肾气丸之方剂,对后世启发很大。如六味地黄丸、增损续断丸、左归丸、右归丸、来复汤、固冲汤、草还丹,以及多种加减地黄丸等,像汤头歌诀所描述者,乃一脉相承,衍化而生。
梁·《名医别录》记载:“山茱萸微温,无毒。主治肠胃风邪、寒热疝瘕、耳聋。其温中,下气,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
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泰斗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更胜,故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
唐宋时期,医家对山茱萸的补肾作用,认识已经很明确,明、清时期又有所加深。清·《本草新编》记载:“补阴之药未有不偏,胜者亦惟有山萸大补肝肾专而不杂,既无寒热之偏,又无阴阳之背,实为诸补阴之冠。”
《日华子本草》:“山茱萸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癥结,治酒皶。”
《本草求原》:“止久泻,心虚、发热汗出。”
以山茱萸为主要中药材组成的经验方剂,更是不胜枚举。
山茱萸被历代医家称为“本草的名君重臣”,真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山茱萸酒的酿造始于宋代,因其极高的药用价值和滋补功效,历代视为酒中奇珍,并且列为贡品。今天,勤劳智慧的蟒河人,更是把茱萸酒的酿造做到极致,开发研制出不同度数,不同口感的茱萸酒;“归来得问茱萸女,竞日登高醉几人?”倘邀三五知己,携两壶美酒,登高望远,自在悠游,不亦乐乎!
在蟒河,山茱萸很早就走上了农家餐桌,成为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珍馐。食品的制作,每家每户各有秘诀:茱萸馍、茱萸饼、茱萸发糕、茱萸粥、茱萸茶,应有尽有。
0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这首怀乡思亲之绝唱,千百年来令多少游子肝肠寸断?令多少故土亲人依门远眺,梦盼佳期?令多少兄弟手足登高醉卧,泪湿衣襟,望断南飞鸿雁?
故乡的山茱萸啊,来自远古的仙果,多像一颗颗泣血思乡的赤子眼泪;一粒粒挂满枝头的仙果,顾盼生辉,恰似游子至臻至纯的思乡深情!
小径声声马蹄疾,蜂蝶凝神惊屏息。红衫茱萸信使至,鸟雀怡然自在啼。重阳时节,几乘红骑,策马扬鞭,驾秋风,背神果,殷勤款款,把山茱萸送致云雾笼罩的天马山顶。药王庙宇,云蒸霞蔚,香火缭绕,抚筝弹琴,仙乐袅袅。药王孙思邈,穿越千百年时空,把祝福和安康,施与四方黎民百姓。
山岭,浓雾深锁,山风,静谧安详,山雨,细密多情。苔藓石阶,曲径通幽,如梦如幻。青檀嘉树,枫叶黄栌,相思绵绵。古筝浑厚,时断时续,琴声和瑟,宛转悠扬。时间在这里停滞,游人沉醉忘了归途,登高祈福的人们,蜿蜒行走在仙境,插几株吉祥的山茱萸在耳鬓发间,仰天遥望幻境缥缈处,邀约浪漫诗意的祖先,且行且高歌。不亦乐乎!
故乡的山茱萸啊,看惯了春花秋月,领略过风霜雨雪,却从未改初衷红颜。更不因时光的流逝,在人们的记忆中一闪而过,而是亘古如一,美丽恒久。
没有哪一个地方的果实,可以如此轰轰烈烈。没有哪一个地方的山水,可以如此大气深沉。因为有了山茱萸,蟒河不再寻常。因为有了山茱萸,蟒河声名远播。
春耕夏长,秋收冬藏。霜降过后,林木凋敝,万物萧疏,大地即将封存它的热情,将勃勃生机埋入地底。美丽的山茱萸,也将离树卸妆,颗粒归仓,它在人们的巧手中再次蜕变,华丽转身,成为造福人类的“华萸”。它即将从蟒河的山水间启程,走向远方。
红颜回眸,醉了时光。美人惜别,香魂犹藏。一枯一荣,岁岁年年。
山茱萸,一粒神奇的种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