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当一眼注视目标,另一只眼的视轴(视线的方向)偏离于注视目标的一类眼科疾病,俗称“斜眼”或“对眼”,属眼外肌疾病。是儿童眼病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斜视的分类较为复杂,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斜视的方向分为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下斜视;根据斜视的频率分为间歇性斜视和恒定性斜视;根据斜视的形态和方式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根据注视性质分为交替性斜视和非交替性斜视等。
我们通常所说的斜视绝大多数是共同性斜视。形成共同性斜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甚至同一患者也可能是由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通常所说的斜视绝大多数是共同性斜视。形成共同性斜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甚至同一患者也可能是由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常见的共同性斜视的原因如下:
屈光不正远视眼的病人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的人以及初期老视眼的病人,因为需要加强调节,就会产生过量辐辏,从而导致内斜视。近视眼的病人,由于不需要或很少需要调节,就会产生辐辏不足,可能导致外斜。
感觉障碍由于先天和后天的某些原因,如角膜混浊、先天白内障、玻璃体混浊,黄斑发育异常,屈光参差过大等,造成视网膜成像不清,视功能低下,双眼无法建立融合反射以保持眼位平衡,从而导致斜视。
遗传因素由于同一家族,在眼的解剖生理上具有相似特征,由于解剖异常导致的斜视可能以多基因遗传方式传给子代。
发生在儿童期的斜视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少数学龄儿童会有视疲劳的表现。大多数外斜视最初是间歇性的,经常在疲劳、愣神或发烧等身体不适时出现,细心地家长常能发现,但有的经常是邻居或学校老师觉得孩子眼睛不正常才被发现的,家人因为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反而见“怪”不“怪”了。内斜视大部分出现后很快就会变为恒定性,或者说斜视的状态是经常存在的,因此相比外斜视而言,更容易早期发现和就诊。但是因为很多小孩子都有内眦赘皮和鼻梁宽的特点,有时看起来像“对眼”(内斜视)经过专业医生检查发现是“假性内斜”。
一般来讲,对于儿童的共同性斜视如果不及时治疗,等到12岁以后则可能丧失双眼视觉功能,此年龄以后即使通过手术解决了斜视,也只能起美容效果。因此,斜视应该及时治疗。对于非共同性斜视的手术时机,一般在发病半年后进行手术治疗。
儿童斜视最常见的是共同性斜视,手术时机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病年龄越小越要早期手术,二是斜视的出现频率越多,越要早期手术早期手术,三是斜视出现后的持续时间越长,需要早期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