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还没有所谓“放下手机,用剥小龙虾释放眼睛,重拾社交”这种营销术语,人们消夏的手段尚且有限,科技狠活也还没溜进餐桌。最早的民谣歌手抱着吉他,踢开地上滚动的大绿棒子,在塑料凳子和成堆的虾壳间穿行歌唱,直到后半夜,灯箱招牌都灭了,复合的香气还久久未散。
30年过去,强悍的中国食客,将小龙虾这种入侵产物,从水沟吃进人工繁育池。无数农民因此富起来,也带着小龙虾,从混乱繁荣的蚂虾街上,强势占领了各大省份的池塘、夜市、直播间。情况似乎是,繁荣在哪,它的红火就出现在哪。
不过近年来,小龙虾产业的增速明显放缓。年,虾农之间就流传着变天的议论:培育技术成熟了,产量多了,卖不动了,价格卷了......
今夏,小龙虾上市刚满1月,价格腰斩的消息已经多次挂上热搜。细看水产商给出的批发价格表,小青从3月上市之初的20元/斤降至均价8元/斤,中青从30/斤降至13元/斤,均呈对半折价。只有最贵的大青,价格从40到30元,还算硬挺——6钱以上的大青,似乎成为今夏虾农对抗降价的最后手段。
北京簋街,通宵明亮的灯笼下,排队千桌,人声鼎沸;千里之外的荷塘里,蛙声一片,小龙虾养殖户在抓紧改变养殖策略:毒死小苗,洒大虾,以期在可以想见的降价趋势下,挽回一些收入。
小龙虾价格降了多少?为何会降?养殖户的供货价低了,为什么我们吃到的虾依然昂贵?如果翻看过去30年的小龙虾经济账,也许会发现,一部属于中国平民的消费选择变迁史。
小龙虾批发价,为何而跌?年3月初,小龙虾的老家——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州长JeffLandry发布了一项灾难声明,声明中称,去年的干旱、酷暑、海水倒灌和严寒天气,导致今年当地小龙虾短缺,价格大幅上涨,也影响了本州的经济发展和生活。
漂洋过海,跨越1万公里的小龙虾,在中国的土壤上,活得红火滋润。
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中数据显示,年,小龙虾的养殖产量还是82.7万吨,到了年,这个数字就接近万,养殖范围遍布24个省份(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5个养殖大省占据主导),综合产值接近亿元。
年,我国小龙虾养殖产量首次超过鲫鱼鲤鱼,位列我国淡水养殖品种第4位,仅次草鲢鳙之后。
不仅在国内遍地开花,小龙虾这种外来生物,还在我国实现了反向出口——海关数据统计显示,年,我国小龙虾出口量吨,出口额达亿万美元。
不过,尽管身处老饕大国,但小龙虾的产销还是不可避免来到了供求关系扭转的临界点。
在年实现45%的增速高峰后,小龙虾产量逐年放缓,从年开始,小龙虾的增速下落到了10%甚至更低的位置。
和增速放缓一同出现的,还有市场价格的逐年、逐月下降。
江苏水产批发商姚哥,翻出一年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