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五年级因为常年沉迷游戏,到现在已经度近视了。春节假期,他又连续五天没日没夜地玩手机游戏,玩到废寝忘食,结果眼睛看东西模糊不清,还抽着抽着疼。专家表示,小孙这种高度近视的人,更应该注意用眼,否则不仅更容易加深,再甚者可能致盲。OMG!
最新全球近视患病率报告提示,到年,全球将有47.58亿近视人群,占总人口49.8%;度以上的高度近视人群将达到9.38亿,占总人口的9.8%,将导致万人失明。好可怕的数据!
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小编发现,近视确实是个擅于伪装的“杀手”,它前期总是善于潜伏,发病期又总是来势汹汹,势不可挡。最关键的是,高度近视可能会带来这些危害:
青光眼
得什么也别得青光眼,因为它!真!的!不!好!治!
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而且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据统计高度近视眼30%有青光眼,这种青光眼会造成视力渐渐丧失?
一般来说青光眼是不能预防的,但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因此,青光眼的防盲必须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治疗目的主要是降低眼压,减少眼组织损害,保护视功能。
临床上根据病因、房角、眼压描记等情况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
视网膜脱离
随着近视度数增长,眼球随着拉长,不再是“足球”,而是变为“橄榄球”。
在这个过程中,视网膜会变薄,造成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眼球赤道部和赤道以前的视网膜是变薄最厉害的地方,这里容易出现变性区、裂孔,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亚洲近视人群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时间比白人早4年,平均是54.5岁。
白内障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
黄斑出血和黄斑变性
近视眼危害,近视眼眼部血液供应差,视网膜缺血,视网膜产生一种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这些因子使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生长,这些新生血管管壁极薄,极易破裂出血,出血后形成黄斑出血.出血吸收后,新生血管可再破裂?再出血,多次出血后局部形成短痕,致黄斑变性,黄斑变性永久性损害视力?
视网膜新生血管
随着近视度数的增长,眼球被拉长,血管组织脉络膜也逐渐变薄。变薄的脉络膜会萎缩,导致供血不足,于是代偿性地长出视网膜新生血管。这是致盲的并发症。
5.2%~11.3%病理性高度近视人群患有脉络膜新生血管,多见于50岁以下人群。这个病治疗费很贵,需要注射抗新生血管的药物,每支7千多元,进展期需要每6周注射一次。如果不治疗,89%患者会在5年内出现严重视力损害,丧失劳动力。
除此之外,高度近视还可能导致玻璃体液化变性?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变性等症状。
虽然近视来势汹汹,但前期只要做好预防,注意日常护理,才能更好地保护眼睛:
1.视力、验光、测量眼压等常规检查
检查视力和验光的目的是监测每年的近视度数变化,有没有出现视力丢失。如果每年都出现度数增长,则属于危险的病理性高度近视,后者出现眼睛并发症的风险很高。
测量眼压是为了发现早期青光眼,至少每年测量一次。如果受检者有青光眼家族史,或者眼压数值在临界值21,就需要高度警惕,进行详细的青光眼排查:监测24小时眼压、做OCT检查和视野检查。
2.眼底照相
近视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损害,从年轻时期就开始了。
每年拍摄眼底照片可以帮助监测并发症的进展,及早抓住诊疗的最佳时机。
3.科学护眼,及时补充叶黄素
叶黄素是眼部营养的重要因素,例如黄斑中叶黄素、玉米黄质含量越低,则罹患年龄相关性眼部黄斑病变的风险越高。还有研究发现,叶黄素的补充量达平均每天6.0mg时,可以减少白内障风险。
目明尔来叶黄素乳凝眼贴就是希望通过靶向补充叶黄素等眼部营养素,达到缓解疲劳,预防近视,降低白内障发生率的作用。而且,贴敷的叶黄素补给会比口服叶黄素含量提升30%以上,方便又高效!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