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力神杯重回法兰西,历时一个多月的俄罗斯世界杯也落下了帷幕,回首过去的64场比赛,32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球队,为我们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对决。
当然,今年的世界杯,最让人难忘的或许是“冷门”频出,甚至于最稳定的德国战车,也终究没有逃脱卫冕冠军的魔咒,小组赛就惨遭淘汰。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和足球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的“假球”阴谋论也开始甚嚣尘上,总有人会说:比赛旧时照着盘口踢的,显然是假球。
没错,在赌球的人看来,世界杯就是骗局,只要是没有猜中的比赛,就是假球。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在世界杯的舞台上穿上国家队的球衣意味着什么,对于这些球员,能为国效力,是荣耀也使命,你可以不理解但请尊重每一位球员的努力。
我不相信,迪玛利亚为了帮助球队而拼到肌肉撕裂是踢假球;
我不相信,C罗在33岁的时候还能凭借一己之力带领球队是踢假球;
我不相信,在惨遭淘汰的时候队员们留下伤心的泪水是踢假球;
我不相信,在核心球员平均年龄30岁还拼了三场加时淘汰赛的情况下克罗地亚是踢假球。
克罗地亚,虽败犹荣
我们享受足球带给我们胜利的喜悦,但我们更热爱在赛场拼搏的热血,还有充满奇迹的未知结局,不到最后,足球的世界永远充满变数。
也许你不看足球,所以你不能体会伊斯坦布尔之夜的精彩;
也许你不看足球,所以你不会感受到诺坎普球场的胜利大逃亡;
也许你不看足球,所以你永远不会想到伯尔尼奇迹有多伟大。
而今天推荐的电影《伯尔尼的奇迹》或许能让你感受到足球的奇妙魅力。
二战之后的德国,百废待兴,人们忙于战后重建,萧条、破败、阴郁充斥在每一个角落,人们挣扎在生活之中,唯有通过足球来获得暂时的欢愉。电影通过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那样一段不朽的传奇。
小男孩马蒂亚斯(路易斯·克拉姆罗特饰)生活在德国鲁尔区,母亲经营着一家酒吧,由于战争原因,小马蒂亚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父亲,只能和母亲以及哥哥姐姐相依为命,在他的世界里足球占了很大一部分,他把德国球员赫尔穆特视为偶像,并不断模仿着他踢球的风格。而就在此时,在苏联战俘营被关押了11年之久的父亲回到了家乡,物是人非,时间让久别重逢的见面略显尴尬,特别是小儿子的出现让父亲理查德(彼得·罗美尔饰)一时不知所措。
虽然人已经回到了正常生活,但是由于PTSD的影响,父亲理查德始终无法融入其中。又因为生性固执,长时间的陌生感让他不知道该怎样和家人相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与家人的矛盾逐渐加深,让他自己也陷入痛苦无法自拔。
与此同时,《南德意志报》的体育记者保罗·阿克尔曼(卢卡斯·格雷戈霍威茨饰)正与未婚妻筹备婚礼,突然接到赴伯尔尼采访的任务,对足球一窍不通的未婚妻对保罗的做法非常不满,于是只能将蜜月旅行改在瑞士。
另一面,德国队员们也到达了瑞士,开启了他们的世界杯之旅。
(相比于瑞士的美丽绚烂、色彩斑斓,德国的场景就显得残破、泥泞、肮脏、昏暗,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与当时德国的国内情况相切合)
此时的联邦德国急需胜利来振奋国家,鼓舞人民,但是一开始的世界杯之路并不十分平坦。
在主教练的带领下,尽管第一场对阵土耳其赢得了胜利,但是第二场就因为排兵布阵的问题被匈牙利屠杀,直接导致了无论后面的比赛是什么结果,人们都对主教练所带领的这支球队充满批评和质疑,此时他们才意识到唯有冠军才能打消一切。
在这样的情趣感染之下,7月4日,球员们踏上了决赛的场地,这样一支问题多多,质疑漫天的球队,该如何调整战术,使球员的作用最大化,从而赢得冠军呢?这是主教练必须去思考的问题。
另一面的德国国内,理查德和家人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大儿子离家出走,小儿子不愿和他接触,走投无路的理查德只好求助于神父,希望获得心灵慰藉。又是足球,成了沟通理查德和儿子马蒂亚斯的桥梁,送给儿子一个足球作为礼物,到后来愿意带儿子去瑞士看现场的比赛,父子之间的隔阂在一点点的消散。
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顽强的联邦德国凭借一粒精彩进球,以3:2的比分击败了如日中天的匈牙利,捧得了德国历史上的第一座世界杯,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那一刻,整个德国都为之狂欢,也从那时起,足球便于这个国家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
(低谷中的德国因为一场足球的胜利获得重生)
在结尾胜利的喜悦和狂欢的人群之中,父子的矛盾和隔阂烟消云散,化作无言的拥抱。
电影通过一种戏剧化的夸张方式,将足球的魅力融入其中,勾勒出亲情、爱情在战后德国的生活画卷。就像在影片中酒店里的老人对主教练说的那番话一样。
在足球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足球的世界里,充满奇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