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病种繁多,不少病因与全身性疾病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很多人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富贵病,这些疾病在影响人体代谢和心血管机能的同时,也会对眼底的血管造成伤害,于是这些人群又在不知不觉中被“眼底病”纠缠。
老年人因易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身体器官老化等原因,是眼底病的主要发病人群。眼底病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影响视觉能力,严重的可致盲,也是我国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
眼底病的病因虽说复杂、病情的发展较难控制,但只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多数患者可保留有用的视力;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不断发展,视网膜功能将迅速减退。此时再治疗,一是视力预后比较差,二是难度加大和治疗费用大大增加,原本可以手术的也许丧失了手术时机。尤其是老年人特别容易忽略眼底病,常被老眼昏花所迷惑,把视力下降、视野变窄、飞蚊等现象误认为是白内障、玻璃体混浊,以致延误治疗,从而失去了救治的最佳时机。
四大眼底病,老人最常见
1、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常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且进行性损害视力,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当前老年人致盲的重要疾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病因仍未清楚,但研究显示可能与遗传、慢性光损害、营养不良、中毒、药物作用、免疫异常等有关。此外,吸烟者或曾经吸过烟的人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可能性要大大高于不吸烟人群。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难以逆转的致盲性眼病,与糖尿病的病程有关,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越高。糖尿病发生的早期,患者不仅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视力也多不会受到影响。一般情况下,患病10年以后开始发生眼部并发症,发生率大概是20%,而患病20年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会增加到50%左右,30年后高达90%的患者会发生眼部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慢性青光眼一样,刚开始也不痛不痒,等到发现视力下降时,视网膜病变往往已经很严重,最后不但致盲,有时因为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疼痛剧烈,甚至导致眼球摘除。
3、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血液高粘度和血流动力学等多种因素均有密切关系,其发病率也随着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而升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之一,但至今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这是导致患者视力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部分病人可因严重并发症而失明。
4、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后脱离是与年龄相关的玻璃体的退行性改变。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眼前漂浮物,且漂浮物随着眼球的转动而移动,可同时伴有眼前闪光感。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大于50岁者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达50%~60%。玻璃体后脱离发生时有时会引起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特发性黄斑裂孔等并发症,造成视力的下降。因此,一旦发现眼前突然出现的漂浮物或闪光感,应该及时予以检查及早对可能伴发的并发症进行处理。
防盲关键:定期检查眼底
眼底病虽对视力影响很大,但早期的眼底病并无明显眼痛、眼红症状,患者与家属往往忽略病情发展,特别是单眼发病,更难令人察觉。
建议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与眼底病相关的全身疾病的老人注意,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症状,医院检查视力及眼底,争取早期发现异常;如果出现―过性黑蒙、眼前突然有黑影飘动、看物体视野有缺损、看物体中央有暗区、视物变形变小、眼前有闪光感等异常视觉情况,一定要重视,应立即就医,以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对于已经诊断、正在治疗的眼底病患者,应该定期随访,了解疾病的发展程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检的必要性。国外近30年研究表明:每例糖尿病患者都有发展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能,但是经过合理的筛检和治疗,95%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避免出现因视网膜病变引起的严重视力损害。而目前我国仅有不到1/3患者在确诊为糖尿病后5年内才做眼科检查,更多的患者不知道或是懒于去做定期眼底检查,这是最令人担忧的。建议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每年至少接受1次眼底检查。
服务地址详情
真视美宝视光眼科安欧普门诊部白癜风抗复发治疗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