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些历史照片带大家穿越时间,回到90多年前的杭州,一睹当年杭州的风采~赶紧往下看吧!
01
这张照片拍摄于年,摄影师站在宝石山上俯瞰西湖美景。近处,房屋鳞次栉比,中式和西式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小岛犹如一块绿宝石,镶嵌在湖面上;远处,薄雾中的青山连绵不绝。
杭州,因西湖而闻名。西湖三面环山,景色迤逦。湖、水、山、岛、亭台楼榭,交相辉映。去杭州玩,西湖是必去的景点之一。如今,杭州西湖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02
年的杭州六和塔。该塔位于钱塘江畔的月轮山上,雄伟壮观。历史上,六和塔先后历经数次毁建。距离六和塔不远,就是钱塘江大桥。
六和塔,始建于宋开宝三年(年),起初的目的是为了镇压江潮。塔高60米,底座呈八边形,塔身共有十三层。六和塔是杭州的地标性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3
在夏季,几名游客乘坐小船,泛舟西湖。小船上搭有遮阳棚,船工坐在船尾,用力划桨。小船推开波浪,轻快地驶向了湖心。
你看这西湖,烟波浩渺,湖水清澈。两岸生长着翠竹和绿树。坐在船头的是一名外国人,他也被西湖美景震撼到了。这张照片拍摄于年,摄影师乘坐在后面的小船上。
04
这座高大的三门牌楼,位于“涌金门”外。涌金门是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这座牌楼重楼歇山式建筑,临水而建,东侧有水门。涌金门城墙高12米。照片拍摄于年。
涌金门,始建于五代天福元年。在过去,涌金门附近是杭州最繁华的地段。到了民国二年,修建南山路和湖滨路时,涌金门城墙和牌楼都被拆除。如今,只有一座石碑立于涌金门旧址处,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05
浩瀚的钱塘江水,一眼望不到尽头。这个小镇叫桐庐,位于钱塘江的中游。你看,小镇上的房屋一座挨着一座;远处还能看到大山;江边码头上,停泊着大大小小很多船只。照片拍摄于年。
桐庐历史悠久,据考证,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四年(年)。如今,桐庐是杭州市的一个下辖县。桐庐风光秀丽,有山有水,充满了诗情画意。桐庐也是《富春山居图》的最美实景地。
06
这是年的杭州街头景象。这里是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街道上人来人往。有拉黄包车的,有骑自行车的,还有挑着担子的,街心设有一座警亭。
街道两旁,是两层的中式建筑,古色古香。一楼是商铺,正在开门营业。门口的广告牌子琳琅满目。通过这张街角照片,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杭州是何等的繁华和热闹。
07
年,浙江宝石山上,保俶塔修长的身影格外引人瞩目。保俶塔,又名保叔塔。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
保叔,是北宋时期的一名僧人,他募捐10年,重修了宝塔,后人将塔改称为"保俶塔"。
08
站在远处观看宝石山上的保俶塔,古塔犹如一细长的铅笔直插云霄。宝塔倒映在湖水中,别有一番意境,是西湖标志性建筑。照片拍摄于年
保俶塔,原来塔有九级,后来改成了七级,后世又经历六次重修。现在人们看到的保俶塔,为民国二十二年(年)照古塔原样重建的。
09
年,渔民正在江面上打鱼。船工们分工合作,他们有的撑船,有的收网;船上的几个小孩也没闲着,帮着大人干活。
杭州地区水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当地渔民捕捞的水产,除了自己食用,剩余的还会拿到集市上去卖,也额外增加了收入。
这是杭州的灵隐寺,照片拍摄于年。山门上方悬挂着“灵隐古刹”四个大字,熠熠生辉。这座重楼歇山式建筑,高大雄伟,雕梁画栋。寺庙门口人来人往,还能看到有小贩在卖小吃的,十分热闹。
杭州灵隐寺,也叫云林寺,始建于南朝时期,规模宏大。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康熙二十八年(年),康熙赐名赐"云林禅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灵隐寺旁的冷泉亭,可以称得上是美丽动人的一座亭子。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高度评价冷泉亭。比如白居易、苏东坡、宋高宗赵构等。这张照片拍摄于年。
冷泉亭上有一副对联很有趣: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字里行间,是不是都透着一种禅意。
年的西湖美景。湖水清澈,湖面水平如镜。岸边矗立着几座古典建筑,黛瓦粉墙,倒映在水中,煞是好看。分不清哪个是真正的实景,哪个是虚幻的光影。
西湖的美,很多时候难以用文字来形容。个人心中,有种西湖。它的美与生俱来,让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