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入观访寺早已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不仅古人喜爱,今人也是很热衷。
一个游字代表的可能是一种闲适,也可能是一些其他的意思。当游加上道观或者寺庙的时候,就有了另外的味道。如:有的人是为了寻找人生的意义,有的人是为了许愿一世的平安,有人却是为了姻缘而来,还有的是为了财缘而来。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和初衷,最后都要拿你的虔诚交换,何为虔诚?无关年龄、性别、职业。或许在那一炷香的烟色归于无形时,方才感受得到。
不知不觉就与佛道扯上关系了。继续闲谈之前,还是来个小插曲。本来是昨天就准备到山上走一走,奈何天公不作美,雨一直下个不停,心中不免有点怅然。那时的心情可以用陆游的“小雨南山路,今朝思出游”之句来形容。为什么引用了这一句,其实计划去的地方就是南山,只是与陆游诗句中的南山重名了。
想来,下雨天也是可以出游的,大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杨万里的“破雨游山也莫嫌,却缘山色雨中添”之句,景与情交融带来的心情还是很正能量的,毕竟山雨微云也可以是一番好景致。
最终还是选择了今天出行,围着南山待了一天。自己虽然没有和佛道来一个正面的交流,但是也扯上了一定的关系。至于怎么扯上的,完全是因为某种联系。
接着,还是来点自我对佛道的小理解。空与无最终都是指向人的心理世界。有时候,自己不要太束缚自己,自己也不要太束缚别人,要是每个人都这样,矛盾冲突自然就减量了。是不是有点儒家“仁“的味道:爱自己,更爱人人。
如果我们把儒家学说、道教、佛教放在整个民族的思想史上来看,更多的应该是互补的。某个时刻,某种思想就是正确的,但是某个时刻,某种思想也可以是错误的。特定的时期,信教信佛,考验的不是思想观念,而是考验的人自己。
人就是在考验和磨砺中自我修行的,路始终就在脚下,心早晚会有方向。
从出游说到了思想一类的话语,本不是我的初衷。所以就此打住,以游为感,分享一些古人有山有游的耐读之句,去体味古人游山时的一些感受。
李觏:“游山只道寻高处,高处何曾见故乡。”
连横:“几人领略游山意,看到精微窈窕间。”
杜光庭:“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
周宣:“万里家山游子梦,十年灯火故人情。”
申涵光:“远山游浩渺,孤影立苍茫。”
成鹫:“千里暮山游子意,一溪流水故人心。”
王国维:“偶作山游难尽兴,独寻僧话亦无聊。”
本次摘录算是偏少了,毕竟有很多登临的名句没有放在里面,如孟浩然的“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但是读一些可能未读之句,反而更有意思。
我是诗词梦想Jia:佰顾无名(相识的矜持),感谢素材库提供的图片。如果对我的文章感兴趣,可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