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潘璐陶韬
编者按:杭州亚运会、杭州亚残运会,同样精彩,圆满谢幕。随着亚运火炬缓缓熄灭,人们开始将目光,聚焦到亚运之后的未来发展图景,并畅想和感受,杭州亚运会、杭州亚残运会所带来体验感、影响面、穿透力与持久度——经济、民生、产业、数字化、文明程度……每一个关键词背后,都是城市能级乃至区域能级的新一档提升。今天,我们将聚焦民生和文明,远眺盛会之后,如何更长远地感知一座城的风度、宽度、温度。潮新闻记者俞刘东摄
杭州以“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享誉世界,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杭州的美体现在诗画江南间,更体现在民生、文明的金名片上。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筹办过程,也是长时期亚运惠民的过程,最终的落脚点是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我们看到,杭州的友好和热情频频出圈,对准每一个普通人的聚光灯彰显着一座城市的风度;城市建设改造、环境治理、交通提级、场馆设施完善……城市的风貌焕然一新,市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多姿多彩的生活;漫步在文明有礼的杭州街头,20年前文明创建的实践在一辆辆汽车的礼让间、在一位位志愿者弯腰捡起垃圾的动作里、在敢于一跃跳桥救人的勇气里生根发芽,让城市洋溢着温暖和关怀。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这是对世界的承诺,也是对现实的写照。
杭州“最美人墙”。潮新闻记者林云龙摄
杭州的风度,一座城的风骨
在“局外人”眼中,什么最出圈,什么就代表着一场盛会的气质。
九月的杭州“盛妆”焕新,网友们也成为“细节控”。当大家回忆起杭州亚运会和杭州亚残运会,除了场馆和比赛,除了夺冠时的呐喊,除了响彻全场的各国国歌,还记得什么?
按照时间顺序,第一个答案或许是开幕式里的叙利亚代表团。战火和废墟中可以开出怎样的玫瑰?这个国家并非体育强国、经济强国,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或许只有战火、废墟和苦难。但就是这个只派出了8名运动员参赛的国家,却成为了开幕式上获得两次掌声的国家。
“当我听到欢呼声时,我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好与热情。当我走到舞台中央,我真的太激动了,也特别的温暖。叙利亚的危机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了,我挥舞着国旗的那一刻,就是希望能够让全世界人看到叙利亚人的笑脸。”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艾哈迈德·古松作为叙利亚体育代表团旗手出场,叙利亚代表团一出场,全场爆发的欢呼声。这一幕,他犹然在眼前,在耳边。
那一刻,艾哈迈德·古松听到的掌声里,包含的是对叙利亚人民的尊重和鼓励,更是杭州“不唯强者论”的风度。
“久经赛场”的“90后”DJ时矛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和其他赛场DJ一起从“最佳配角”变成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