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超常的小孩,小时候看起来都有些异常。一代科学巨星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个小孩。据说他到了四岁还不会说话,家里人甚至担心他是不是一个弱智儿童。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是爱因斯坦小时候“三只板凳”的故事,细节我们就不在这里描述了。
爱因斯坦于年出生在德国乌尔姆,他是一个犹太人。这事儿咱又比不了了,据统计,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犹太人或有犹太血统的人占到了22%以上,而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的0.2%左右。爱因斯坦和马克思、弗洛伊德一起获得了“最伟大犹太人”评选的前三名。
上中学以后,爱因斯坦还是不舍得暴露自己超出常人的智力,靠偏科来防止“木秀于林”,故意“泯然众人”,以免被写成“《伤爱因斯坦》”。除了数学比较好之外,爱因斯坦的其他功课基本是一塌糊涂,希腊文和拉丁文这种文科课程,学得基本跟他做的板凳一样糟糕。要是再给他来个政治理论课,得零分应该不成问题。
偏科虽然不影响伟人的发展,但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升学率和班主任的奖金。以爱因斯坦的总成绩,是肯定考不上“”和“”高校了,而且有这样不求上进的学生在班级里,对其他“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同学来说,是很坏的影响。
因为爱因斯坦待在学校里有百害而无一利,于是老师劝他退学。爱老从小就比较随和,退学就退学,无所谓。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就这样退学了。
德国不让人开心,爱因斯坦就跑到了气候宜人、令人心情愉悦的瑞士。他16岁就自学完了微积分,报考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结果还是因为偏科,什么德文、法文、动物学、植物学考得一塌糊涂。结果总分没够,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就这样高考落榜。
不过他的数学天赋还是震撼了校领导和教授,他们鼓励他复读。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就在瑞士的阿劳中学上起了高考复读班。
瑞士和死心眼的德国不同,人家可能讲究的是素质教育,这种自由和开心的氛围正好和爱因斯坦不拘一格的散漫作风高度匹配。在阿劳中学的时候,爱因斯坦就开始考虑光速、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复读了一年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终于考上了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
不过上了大学后,爱因斯坦也死性不改,仍然偏科严重。由于有小板凳的精神创伤,他对实验课向来是避之不及。他奉行着“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策略,基本上常年处于翘课状态。不过他翘课也不是为了打游戏、看韩剧,而是猫在宿舍里研究自己的物理学。
这大学上的,把爱因斯坦可折磨坏了。幸亏爱因斯坦有个室友叫格罗斯曼,他是个学霸,帮了爱因斯坦大忙。格罗斯曼帮着爱因斯坦应付各种老师点名,还借笔记和作业给他抄。
要不是有格罗斯曼,爱因斯坦毕业都成问题。当然,格罗斯曼后来在非欧几何学方面,也给了爱因斯坦巨大的帮助,为相对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数学工具。
瞅瞅,人家这都什么室友。
年,爱因斯坦终于以一个非常平庸的成绩连滚带爬地毕了业。对于快把他折磨个半死的大学生活,爱因斯坦这样总结道:即使是贪食的猛兽,若用皮鞭逼着它吃食,终有一天它也会丧失胃口。
由于他这种散漫和大智若愚的作风,找工作成了严重问题,简历石沉大海,面试纷纷被刷。而且爱因斯坦上大学学习不咋地,恋爱却谈得风生水起。他的女友,同班同学米列娃因跟他“早恋”,并婚前怀孕,连毕业证都没拿到,更是无法找到工作。
他在毕业两年里到处打零工,快成了社会混混。面对恋爱、结婚、生子等一系列问题,这两人现在来看,就是沉溺虚无缥缈的校园恋情,未婚先孕导致学业荒废的典型。
他的好友格罗斯曼实在看不下去了,托自己的富爸爸“找人儿”,想尽办法找到伯尔尼专利局局长,跪在键盘上给人家求情,终于帮助爱因斯坦在专利局找了一个技术员的工作。爱因斯坦好不容易当上了试用工,后来直到年才转正。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工作。然而,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终于藏不住了。年,爱因斯坦经过一系列郁闷和落魄后,终于无法阻挡,不可抑制地爆发了。年,史称“爱因斯坦奇迹年”。
专利局的工作比较清闲,许多同事都上班聊QQ、逛淘宝、泡论坛,而爱因斯坦没事就钻研物理学。当时他只有26岁,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已经结婚生子,家庭负担着实不轻。然而,他利用业余时间,在这一年里发表了五篇论文,随便拿出一篇都是诺贝尔奖水平的颠覆性作品。这一年,必将载入人类史册。
3月,爱因斯坦发表了《关于光的产生和转换的一个启发性的观点》。这篇论文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认为光可以看做粒子,本身是有能量的。这大大推动了普朗克对量子力学的建立工作。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的提出,后来获得了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需要指出的是,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只得过这一次诺贝尔奖。
难道不是相对论应该获奖?事实上相对论从来就没获过奖,咱们下面再说。
4月,爱因斯坦完成了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这篇论文是提交给苏黎世大学的博士论文。我们多少在读博士,为了一篇博士论文,熬了四五年的时光,头发掉了一大半,还是没能如期写完。爱因斯坦上着班,忙着生计,看着孩子,发表了一系列划时代论文的同时,顺手就把博士论文搞定了。
这篇论文的开篇写道:献给我的朋友格罗斯曼博士。这倒是合情合理,没有格罗斯曼,爱因斯坦还不知道在哪儿喝西北风呢!
5月,爱因斯坦发表了论文《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这篇论文研究了著名的“布朗运动”。所谓“布朗运动”,是指年由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在显微镜下发现的花粉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的不规则运动撞击花粉颗粒引起的,长期以来得不到明确的解释。爱因斯坦的这篇论文将“布朗运动”彻底揭秘,第一个从数学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
6月,爱因斯坦发表了论文《关于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篇论文,他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然而相对论并没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他的理论实在过于超前,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根本理解不了。他们甚至明确提醒爱因斯坦不要翘尾巴:小爱啊,你可要明白,我们发给你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奖励你发现的光电效应,可不是什么扯淡的“相对论”啊!
不但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不承认相对论,曾有上百名物理学家联名反对爱因斯坦,证明他的相对论错了。爱因斯坦微微一笑:我去,证明我错了还用位物理学家?1位就够了。言外之意,这上百位物理学家智商堪忧。
9月,爱因斯坦发表了论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即E=mc2。质能方程明确了质量和能量这两个原来根本没关系的玩意儿之间的关系,一下成为打开原子能时代大门的金钥匙。
爱因斯坦估计是这样发现质能方程的:有一天他就在家想啊,质量和能量到底什么关系呢?他一边想,一边在黑板上写公式。
E=mA2?
嗯,看着不太对。A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
E=mB2?
嗯,好像也不对。B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
E=mC2?
嗯,这个可以有。C不就是光速嘛!就这个了。
于是质能方程诞生了。当然,这只是开玩笑了。
对于爱老最大的贡献——相对论,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事儿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总之,随着运动速度的提高,物体的质量会变大,尺子会缩短,时间会变慢。爱因斯坦关于漂亮姑娘和火炉的比喻,跟相对论没关系,那是爱老逗你玩呢!
年,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是“狭义相对论”。年,他又发表了“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光线经过太阳的引力场要发生弯曲。这也太夸张了,智力平庸的人们又跟不上了,质疑声满天飞。
结果年日全食的时候,英国还专门派出了观测队到非洲和南美洲进行观测,却发现星光确实在太阳附近发生了弯曲。对于弯曲角度的观测,很多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预言的1.75角秒的结果不符。
爱因斯坦:这个数字不可能错,打回去重测。结果观测队回去重新一测,妈呀,俺们真测错了!爱因斯坦一下子火了,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也终于得到了同伴的认可。不过他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随性作风,甚至以色列邀请他去当总统(因为他是犹太人),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爱因斯坦成名前,穿着一件旧大衣走在街上,有人嘲笑他。他说:“没关系,反正这里也没人认识我。”他成名以后,还穿着这件旧大衣,有人建议他换一换。他说:“没关系,反正这里的人都认识我了。”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科学“大衣哥”爱因斯坦的仙风道骨,自此展露无遗。
图源:网络
编辑:叶丹苧
相关推荐
↑点击图片享购书优惠↑
《科技史脱口秀》
作者:姜萌著,邵孟奇绘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书是用脱口秀的形式,描述了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它有别于学术性科学技术通史类书籍或者著作,主要是选取了重要和典型的科技史时间进行发挥和表演,降低了篇幅和理解的难度,更为重要的是本书的写作风格相对通俗、幽默和口语化,能够比较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特别适合科学传播。
欢迎各位爱书的朋友
踊跃在文末点赞及留言
我们将不定期选取
留言最精彩者
免费赠送一本图书
无论你是否爱过,赞都先点一个吧↓
好书都在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