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世界杯,G组贡献了最多进球和“最欢乐”的比赛,英格兰、比利时两强的后防体系成为一大亮点。习惯了阵型的英国人开始以三后卫为基础带动进攻,一个西班牙人用三后卫解决了困扰“欧洲红魔”多年的优秀边卫难产问题。小组赛阶段,尝试过三后卫或变种三后卫的不止英、比两家;淘汰赛阶段,英格兰比利时坚持了三后卫的体系并最终跻身四强。毫无疑问,这种战术智慧依然是世界主流,有着深厚的历史刻度。
本届世界杯,英格兰代表队的“快乐足球”深入人心,唱着《天佑女王》的“三狮”国脚不仅在泳池、篮球场和健身房里玩得很嗨,比赛中也搞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花样,比如三后卫。
无独有偶,与英格兰同在G组的另一欧洲强队比利时,也在俄罗斯赛场靠着三后卫战术体系取得三连胜,并成为小组赛进球最多球队。6年前的欧洲杯,曾经引领潮流的三后卫体系重见天日,随后几届大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采用,颇有种“枯木逢春”的感觉。
本届世界杯比利时和英格兰如果能走得更远、甚至会师终点,这套战术的价值,必然又会达到一种全新高度,引发新一轮的革命热潮。
严格意义上来说,经典的三后卫体系,分为“”和“”两种阵型,也就是“三后卫”和“五后卫”的细微区别。然而究其本质,无论是里的边中场(现在流行叫“翼卫”),还是里的边后卫,都有着差不多的战术价值和作用,他们在体系中需要承担的职责,都是非常重要。
孔帕尼世界杯前受伤,让比利时主帅罗伯托·马丁内斯心急火燎;但静下心后,西班牙人还是用变阵找到了解决办法。小组赛前两场对弱旅巴拿马和突尼斯,也正是试验新法的好机会。
两场比赛比利时后场布阵如出一辙:阿尔德韦雷尔德、博亚塔和费尔通亨在库尔图瓦身前一字排开,右翼卫由默尼耶出任,左侧翼卫则交给了中超大连一方“大腿”卡拉斯科。两个90分钟比利时充分激活了边路进攻,打进8球大开杀戒。末战英格兰,已经出线的“欧洲红魔”进行了大面积轮换,不过主体框架仍旧是三后卫,而且居中的博亚塔继续首发。
比利时“黄金一代”已成军多年,但阵中一直缺少优秀边卫,尤其是左后卫——可出任这个位置的费尔马伦,一方面只能算是兼职,另一方面个人状态受伤病影响每况愈下。如此情形,如果继续恪守四后卫阵型,那么在世界主流战术越来越注重边卫进攻能力的大环境下,前场阵容强大的“红魔”很容易陷入进退失据的尴尬境地。
本届世界杯比利时大名单征召的后防球员里,不再有之前小卢卡库那样的典型边卫,除了默尼耶之外,其他人选都是擅长踢中卫的角色——某种程度上这也是马丁内斯笃定三后卫的信号。传统或阵型中,两侧翼卫在进攻中的投入不尽相同,这点也体现在了目前这支比利时队身上。右侧的默尼耶,进攻能力逊色于左路前场出身的卡拉斯科,因此比利时在进攻中始终主打卡拉斯科以及队长阿扎尔这一侧,右路更多负责保护,确保由攻转守时阵型平衡,随时切换成四后卫标准阵型。
本职右后卫的默尼耶,总能在防守过程中迅速退回自己最熟悉的位置,而三中卫里靠左的热刺悍将费尔通亨,也能在球队退守变阵时站住左闸位置。这是三中卫阵型非常灵活的地方,进攻时主守一侧的翼卫,在防守时自动承担边后卫职责;而主攻一侧的边中卫,往往由能够同时胜任边后卫和中卫的全能球员担任。
与比利时类似,索思盖特掌控的英格兰阵型,同样带有十分明显的“左倾”痕迹。左翼卫阿什利·扬更加擅长进攻,右侧的特里皮尔则是在俱乐部更多出任右后卫,有着出色的助攻意识和传中脚法。所以应对反击的必要时刻,在俱乐部踢双中卫战术的马圭尔会去弥补左后卫空当,完成防守区域覆盖。
对突尼斯的小组赛首轮,英格兰的三中卫阵型解放出了一个中场位置,“三狮军团”得以在中场争夺(突尼斯是阵型)中取得人数优势。索思盖特的弟子们虽然是最后绝杀险胜,但比赛中他们完全掌控了局面,频繁切断突尼斯人通过中场的尝试,整体运转非常出色。
作为四后卫阵型最坚定的拥趸,英格兰足球最近这些年开始逐渐接受和尝试三中卫踢法,孔蒂靠着这套阵型拿下英超冠军,穆里尼奥和曼联也做出过趋向性变阵。如今在索思盖特倡导下,三后卫战术正式进入了国家队,并很好地展现出了这支年轻队伍的拼劲和活力。无论本届世界杯成绩如何,这样的英格兰,是人们希望看到的。
算上操持五后卫“锁链阵”的哥斯达黎加,本届世界杯有三支球队属于常用三后卫阵型,另外还有两支球队在赛事过程中完成了变阵三后卫,而且都出自D组。
在德国主帅罗尔的指挥下,首战告负的尼日利亚,后两场孤注一掷换成了阵型。如果说比利时和英格兰的三中卫阵型是带有明显的“左倾”痕迹,那么尼日利亚的三中卫,则是充满了“右倾”色彩。左后卫伊杜武次战冰岛被安排在了左翼卫位置,与他遥相呼应的是在切尔西踢了两年右翼卫的摩西。
这个变阵收到的效果,就是挤压了冰岛人的出球空间,并以最大覆盖面投入进攻。凭借前锋穆萨的梅开二度,“非洲雄鹰”一度将出线主动权拿到手中。
可惜小组赛末轮,沿用三后卫的尼日利亚没有交上好运,他们临时变阵的弱点也被对手充分利用。上半场阿根廷的进球、梅西直塞伊瓜因的单刀和迪马里亚的长驱直入,都是三后卫体系不完善、肋部防守软弱所致。而非洲人惨遭绝杀、痛失出线资格,同样是因为右侧大面积放空。
值得一提的是,力压尼日利亚出线的阿根廷,也在本届世界杯小组赛阶段完成过一次不成功的三后卫变阵。次轮对克罗地亚,主帅桑保利排出了一个看上去是、其实是的阵型。他让梅尔卡多、奥塔门迪和塔利亚菲科出任三中卫,将萨尔维奥前提到右翼卫位置,试图以此加强球队攻击力。然而由于队内矮个子球员太多,力量对抗上无法与克罗地亚人抗衡,那场比赛阿根廷两侧翼卫始终无法进入对方腹地,给予对手足够的压力和侵袭。
原本司职左后卫的塔利亚菲科,由于身高只有1米69、缺乏对抗能力,充当左中卫落位防守时非常吃亏。而在巴萨时不断回到两个中卫之间、或者直接担任中卫的后腰马斯切拉诺,由于年事已高、活力大幅衰退,不再具备独当一面、串联攻防的能力。变成“老马哥”的“小马哥”失误率居高不下,阿根廷再摆三后卫阵型,无疑于引鸩止渴。
之前说过的哥斯达黎加,从上届世界杯开始就使用着灵活的、充满防守针对性的五后卫战术,并因此创造了“8强奇迹”。4年前,平托的布阵是杜瓦尔特、詹卡尔洛·冈萨雷斯和乌马尼亚出任三中卫,甘沃亚居右,J.迪亚斯居左。
本届赛事,卡尔沃和阿科斯塔取代了年老色衰、无缘大名单的迪亚斯和乌马尼亚,实际效果也不算糟糕。首战塞尔维亚,中美球队输给了一个直接任意球;次战巴西,纳瓦斯和他身前的战友们顽强守到伤停补时才被破门。
对于哥斯达黎加这样主打防守的球队来说,居中三名后卫的职责简单明了:协同稳守,互相保护。这一方面需要有严格的战术纪律和默契配合,另一方面还要求后卫具备非凡的死缠烂打、甚至合理犯规能力。某种程度上,这样的足球是消极的,但对实力有限、进球能力低下的球队来说,加一个中卫,至少可以让他们在世界杯这样的舞台减少丢球。只对比小组赛前两轮,哥斯达黎加丢3球,他们的中美兄弟、使用四后卫阵型的巴拿马则是丢了9球。
本届世界杯开始前,东道主俄罗斯长期使用()阵型;为了在小组赛争取进球和出线分数,切尔切索夫教练变阵4后卫并收获成效。而进入淘汰赛,俄罗斯面对强敌西班牙重新使用锁链阵,结果得偿所愿。战术千变,不离其宗。
如果英格兰或比利时能笑到最后,世界杯冠军大家庭将迎来第4支“三后卫战队”。之前三家是年的阿根廷、年的联邦德国和年的巴西,他们当年都是靠着阵型拿下大力神杯,是的,与目前英格兰队的阵型差不多。
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支杀进决赛的三后卫球队,是年的“无敌战队”匈牙利,当时塞贝什教练的阵型有着无比强悍的攻击力。
不过“伯尔尼奇迹”过后,三后卫不再是战术主流,直到上世纪80年代,阿根廷主帅比拉尔多才重新将其发扬光大。
年世界杯,阿根廷队小组赛阶段使用的是四后卫阵型;但进入1/4决赛,比拉尔多决定撤下奥斯卡·加雷变阵三后卫,并取得了不错效果。“大鼻子”当时将布朗、库丘福和鲁杰里三人安排在门将蓬皮多身前,让助攻能力极强的左后卫奥拉蒂科切亚位置前提。
那场对英格兰的经典大战,阿根廷依靠中场人数优势和技术优势完全掌控了比赛,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和“单骑闯关”成为了取胜之匙,而三中卫以及巴蒂斯塔、朱斯蒂这对双后腰,更是击败强敌的有力保障。
击败英格兰后,阿根廷将这套首发阵容和三后卫战术沿用到了赛事结束,并以此拿下大力神金杯。有趣的是,那届世界杯上阿根廷的决赛对手联邦德国,同样是采用了三中卫阵型。那场荡气回肠的决赛,在马拉多纳的震慑下,西德队两名边卫——布雷默和贝特霍尔德都没有太多机会压上参与进攻,他们的阵型被活生生耗成了。
四年后,阿根廷和西德再次于世界杯决赛相遇,前者继续保持三后卫布阵(),后者也沿用了和交替的套路。最终德国人依靠布雷默的点球完成复仇,而作为世界足坛赫赫有名的传奇左后卫,布雷默在这个体系中扮演的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比于墨西哥世界杯上阿根廷人的临时变阵,德国人的这套三中卫打法,是苦心钻研多年的结果——马特乌斯的适时爆发,也让整个战术体系熠熠生辉。当时“三后卫”确实是世界潮流,除了西德和阿根廷,意大利与英格兰这两支世界杯四强球队也是采用大同小异的三后卫踢法。而放眼那届赛事的16强,巴西、西班牙、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哥斯达黎加等队都在各个阶段使用过风格各异的三后卫战术。
此后整个90年代,世界杯赛场使用三后卫的球队比比皆是。年的罗马尼亚在小组赛头两场采用了这个阵型,首战3比1漂亮地击败哥伦比亚后,约尔达内斯库的球队次战惨败给瑞士,并因此调整了阵型、回归四后卫。那届世界杯上淘汰德国、获得第4名的保加利亚,也曾经在90年代某一段时期采用过以伊万诺夫为防守核心的三后卫体系。
年法国世界杯,摘下铜牌的克罗地亚成为最大黑马,时任主帅布拉泽维奇同样为球队制订了一套成功的三后卫方案。当时克罗地亚是斯蒂马奇(或者索尔多)出任清道夫,身前是比利奇和西米奇,进攻能力极为出众的贾尔尼出任球队左翼卫(1/4决赛对德国轰开胜利之门)。他们与达沃·苏克尔、博班、斯坦奇尼这些进攻球员一样,充当着球队完美运转、不断前进的关键因素。
年的巴西,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支以三中卫赢得世界杯的球队,当时拥有“华丽3R”的“桑巴军团”也堪称世界杯历史上的经典战队。
时任主帅斯科拉里为充分释放球队进攻才华,将“双卡飞翼”都提到了中线附近的位置。和大部分使用阵型的球队一样,卡洛斯和卡福也有明确的攻守职责划分:左侧的皇马重炮手具备更强的进攻能力和冲击力,承担更多纵向冲击任务;右侧的巴西队长更加稳健,防守技术过硬,他的任务是让右路运转更加平衡。
与此同时,斯科拉里把传球水准较高的埃德米尔森放在了三中卫的中心位置,以确保进攻从后场发起,保证成功率和运转速度。有了三后卫体系做支撑,擅长前插抢断和带球突进的卢西奥可无后顾之忧,踢双中卫时经常犯错、冒失的罗克·儒尼奥尔,也有了更多帮手。就像年阿根廷的布朗、库丘福、鲁杰里一样,这三名并非世界顶级的巴西后卫,成为了罗纳尔多、里瓦尔多、罗纳尔迪尼奥等前场巨星尽情施展才华的保障。
如果说、两届世界杯决赛是三后卫与五后卫的对抗,那么年6月30日在日本横滨那场对决,则是名副其实的“三后卫VS三后卫”。巴西队排出后防三杰无需赘述,他们的对手德国队也使用了阵型,卡恩身前是梅策尔德、拉梅洛和托马斯·林克一字排开。那届赛事沃勒尔指挥的德国队从小组赛开始使用3后卫,对喀麦隆拉梅洛吃到红牌后被迫变阵,但踢进决赛又恢复到了熟悉阵型。
原因?淘汰赛前三场德国人都是1比0赢球,承受着舆论压力的沃勒尔想在决赛中搏一下,结果……
文
周浩
编辑
关伟平
偏方治白癜风北京治白癜风费用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