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混浊治疗
眼睛玻璃体混浊
眼科玻璃体混浊
轻度玻璃体混浊
眼病玻璃体混浊

白内障中医一根针就可以解决,却被白内

技艺因技术而退化之一:针拨内障与超声乳化

金针拨障术,亦称“金篦决目”“开内障眼”,是中医治疗白内障的一种简便手术。方法是用拨障针从巩膜切口伸入眼内,在瞳孔后面将晶状体拨沉于玻璃体下方,使瞳领区恢复透明,让视网膜细胞重新接受光线的刺激而使患者复明。

1.金针拨障术是从印度传入的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

在佛教传入我国之前,对眼科翳障病症,采用的是内服药物疗法。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的金针拨障术也传入我国。

北魏时期的佛经《大般理槃经》卷八《如来性品》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百盲人为治目,故造诣良医。是时,良医即以金棍决其眼膜,以一指示向言:见不?盲人答言:我犹未见。后以二指、三指示之,乃言少见。”[1]这个故事说明,至少在公元4~6世纪时,印度的金针拨障术已传入我国。

《梁书·鄱阳王恢传》也说:“后又目有疾,久废视瞻,有北渡道人慧龙得治眼术,恢请之。既至,空中忽见圣僧,及慧龙下针,豁然开朗,咸谓精诚所致。”[2]

在唐代,印度眼医来中国施行针拨内障术,具有很高的声誉。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详细记载了这一技术。《外台秘要》卷二十一载有齐州陇上道人谢氏所撰《天竺经论眼》,明确指出“于西国胡僧处授”。

《天竺经论眼·出眼疾候》对白内障各阶段的临床表现作了言简意赅的描述:白内障初发时,患者忽然觉得眼前时常有飞蝇黑子,随着自己的眼睛上下来去。但患者的病情一般发展得比较缓慢。视力逐渐减退,若干年后,逐致失明。此时,“宜用金篦决,一针之后,豁若开云而见白日”[3]。

此后,历代不断改进。如《太平圣惠方》记有“开内障眼论”,《秘传眼科龙木论》载有“针内障眼法歌”;《银海精微》中有“开金针法”,《张氏医通》中有“金针开内障论”等。

在清代的《目经大成》中,黄庭镜将金针拨障术的操作方法归纳为八个步骤,称为“八法”:审机(包括一切术前准备);点睛(相当于在睫状体扁平部进针);射覆(将金针推进至虹膜与晶体之间);探骊(拨断晶体悬韧带);扰海(将混浊晶体拨离原位,压于玻璃体下方);卷簾(压晶体于玻璃体下方至不再上浮为止);圆镜(把晶体固定后,将拨针退至瞳孔中央,检查前房、视力等);完璧(术毕缓缓出针)[4]。

2.金针拨障术为中医赢得国际声誉

晚晴至民国时期,仍有少量眼科医生掌握金针拨障术这一秘技。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东阳韦氏父子。

韦尚林,乳名丁法。祖上种田,青年时家境贫困,曾因斗殴损坏村人双眼,迫使他钻研眼科,经试用一些土法眼药,伤眼居然治愈。乃即开始了学医制药、卖药行医的生涯。后因治瞎了隔壁婶子的双眼,乃愧过畏罪外出行医,拜具有十一世医传的中医眼科老医生为师,授得“瞳仁反背,金针拨法”的绝招,乃承其业专擅眼科[5]。曾侍清官贵胄,人称“御医韦尚林”。

韦尚林的幼子韦文贵,字霭堂。16岁随父学医,继承金针拨障术,专攻眼科。20世纪30年代在杭州中山北路开设诊所,自立“医院”,设简易病房。抗日战争时期回原籍行医。年再度悬壶杭州,盲而复明者众多,并毫无保留地献出家传经验方,带头公开“金针拨障术”手术方法[6]。年,韦文贵应卫生部邀请担任中医研究院外科研究所(后改称中国医院)眼科主任。

年8月,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首次来华访问。当时他患有白内障,曾在其他国家诊断过,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手术的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所以该国的保健局对此持保守态度,而致谢胡的病情拖延,视力越来越低下。此次访华,谢胡想借机会接受中国医学的治疗,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委托中国医院进行手术,由眼科主任医师韦文贵为其实施“金针拨障术”取得成功。随后,该国随行记者以“不用开刀,治好白内障”为题,对中国这一“绝活”作了报道[7]。

自年开始,中医眼科专家对“金针拨障术”进行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总结了“金针拨障术”的治疗规律,成功地为白内障患者施行金针拨障术,一些国内外重要人物都曾因接受这种疗法而重见光明。

年7月下旬,医院眼科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发表了《中西医结合对金针拨内障的手术研究》一文,“应用的方法是在(《目经大成》)八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改进器械和操作,选择适合于进针的部位,在麻醉和无菌操作下进行,是中西医相结合的手术方法。”[8]

著名眼科专家唐由之,在继承和发扬金针拨障术基础上,发明了“白内障针拨套出术”疗法,曾多次为国内外领导人做白内障手术,柬埔寨首相宾努亲王、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等,都曾经是他的病人。之后,唐由之多次运用“白内障针拨套出术”医治白内障。高龄的毛泽东主席因患老年性白内障而不能读书,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请西医眼科与中西医结合眼科专家,分别进行白内障摘除术与白内障针拨套出术,严格比较后决定采用唐由之“白内障针拨套出术”。年8月,唐由之受命治疗,大获成功。

在政府主管部门的主持下,金针拨障术曾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广泛推广,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中医眼科开展20余年,为数以万计的白内障患者恢复了光明。

金针拨障术对年老体弱、全身状况较差,或因某些某些疾病(如哮喘、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难以耐受西医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而言,具有疗效高、并发症少、术后矫正视力好、手术简便、所需手术时间短、可以一次进行双侧手术、术后护理简单、住院日少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但金针拨障术的缺点是适应症范围较小,仅限于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或近成熟期。由于混浊的晶状体仍之眼内,部分病人容易引起上方视野缺损。对于有玻璃体液化的患者,拨落的晶状体不易固定,对参加体力劳动有一定影响。

3.金针拨障术的优势地位已被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取代

人的晶状体直径约10mm、厚4mm。角膜直径一般在12mm以内。如果要将白内障晶状体核完整取出,在角膜缘需要做至少5个钟点的弧长切口,相当于角膜周长的42%。这么长的切口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创口愈合时间长,术后患者可产生明显的逆规散光、更多的不适,术中需要更大的麻醉剂量及更长的手术时间。如果在手术中能够安全的打碎白内障,使术者通过较小的手术切口就能完成手术,可减少上述潜在问题的发生。

年,CharlesKelman医生发明了一种可在手术中将人眼混浊晶状体核乳化的机器,这是他对白内障手术领域中做出的伟大贡献。在其里程碑式的论文中,描述了一种新的技术即“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白内障可以通过一个3mm长的角巩膜切口进行摘除。Kelman发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设备之后逐渐得到改良,使这项技术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为先进、可靠的白内障治疗方法[9]。

在古代,金针拨内障术是在没有药物麻醉情况下,用针直接刺入眼球中操作,对于术者的要求很高,手法要非常精细、敏捷,故医师在治疗人眼之前,往往先要治疗动物的目内障,以熟练针法,积累经验[10]。特别是“射覆”、“探骊”二个主要动作,医师不能直接看到伸入眼球内的那一段针的动作情况,只能体会手上的感觉和凭借露在眼睛外的一段针的动作方向来推测。因此,必须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练习与实践,才能熟练掌握和应用金针拨障术。

金针拨障术曾经是中医眼科最为有效的手术方法,医院作为一项古老技艺依然在开展、传承着,但总的来说,已经不属于临床常用技术,很少使用了。而超声乳化术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和普及,已成为当今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主流方法。有谁还会去练习和研究金针拨内障术这一技艺呢?

参考文献

[1]马祖毅.中国翻译通史·古代部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

[3]王焘.外台秘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黄仲委.中医眼病百问[M].广州: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东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东阳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一辑[M].:.

[6]慕景强.之江水蕴——且凭杏实访民国[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7]张立剑主编.针灸图说[M].青岛:青岛出版社,:.

[8]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秘书处.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经验交流会议资料选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9]马晓萍,袁非主编.眼科微缩指南——天日进一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0]黄龙祥,黄幼民.图说中医·针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文章来源于张效霞原创,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温馨提醒: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中医思路参考。

中医

互联网

医疗

APP

疗养

溯中医源流、承中医经典!

发中医声音、讲中医故事!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
中科公益抗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qqd.com/qdblthz/1031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