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眼睛也不例外。另外某些慢性疾病所并发的眼部病变虽然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是很多疾病都是随病程的增加,患病率也逐步增加。
那么人岁数大了,容易患哪些眼病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老年人比较常见眼科疾病:
01
老视眼
老花眼即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也不属于屈光不正,是身体开始衰老的信号之一,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视觉问题。老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年龄直接相关,大多出现在45岁以后。
老花眼的度数一般以每5年加深50度的速度递增。一般无近视、远视的人,45岁时眼睛老花度数通常为度,55岁提高到度,到了60岁左右,度数会增至度到度,此后眼睛老花度数一般不再加深。
02
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是指随年龄增加,晶状体出现变性浑浊,从而影响光线进入眼睛,导致视力下降的现象。本病的发生与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老年性白内障根据晶体混浊发生的部位,可分为皮质性白内障(初发期、进展期、成熟期以及过熟期)、核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囊膜下混浊白内障。
中医调理护眼,可从滋肝益肾、调理气血着手。眼球的水晶体就像是一块玻璃,如果使用过度容易有混浊现象,影响视力。该病症状常渐进发展,刚开始可能出现眼前如有蚊子的飞蚊症现象,之后视力逐渐衰退,眼睛看东西模糊,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中医认为,白内障的发生,多因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而致。
03
玻璃体退化综合征
玻璃体后脱离常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多发,同时多见于高度近视眼患者,也可继发于玻璃体炎症、出血等疾病。在50岁以上人发生率约为58%,65岁以上人为65%-75%,且女性多于男性。
玻璃体退化综合征(DVS,玻璃体内胶原蛋白自然分解和凝聚)以及玻璃体后脱离(PVD,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内表面的脱离),是飞蚊症的常见原因。
中医治疗调节玻璃体浑浊:本病属神膏疾病,其病内应肝、胆、脾、肾。肝藏血,血养水,水养膏,肾为肝之母,乃神水之源,肝肾两亏,不能荣养目窍,神光衰微,神膏失养,则变清稀,或变浑浊,致眼前黑花飞舞,胆附于肝,随肝而病,胆汁减神膏衰而致病,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五脏六腑之精气不能上注于目,目失所养,神膏变浑,若脾气虚衰,不能收摄统血,血不循经,溢出络处,进入神膏,也可致神膏浑浊,由高血压引起,应降血压。
04
年龄性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引起中老年视力严重丧失最主要的原因,其发病原因为随着年龄增长,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的退行性病变。
0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DR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威胁视力的并发症,是工作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DR早期可无症状,病变累及黄斑后可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控制高血糖、高血压以及高血脂仍是预防DR最重要的措施。
06
青光眼
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青光眼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是其发病的原发危险因素,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也与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07
高血压性视性眼角膜病变
高血压是重要的全身慢病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为5.11%,其中约70%有眼底改变。眼底阳性率与病人年龄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年龄愈大阳性率愈高。
临床常见的呈慢性经过的高血压病患者中,眼底阳性率与病程长短呈正比,病程时间较长者,眼底阳性率亦较高。血压增高程度与眼底阳性率基本平行,舒张压增高对眼底病变的作用更为显著。眼的屈光状态对高血压病眼底阳性率有一定影响,远视眼高于正视眼,近视眼则低于正视眼。
以上均为眼底病,眼底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病种较多,多数病情严重,预后不良,而列入盲目主要病种,归属不治或难治之症。因而,如何加强研究,并从中医中药中探求有效方药,是为眼科界所冀求。
END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