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水彩画表现的,是年洪灾时被大水淹没的圣加仑州Au地区。
整整年前,瑞士的大小湖泊、河流一齐泛滥,淹没了这个国家的多片地区。那场灾难虽给瑞士带来破坏与死亡,但也让这个年轻的联邦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
一切都始于9月27、28日两天的暴雨,紧接着的10月初依然阴雨连绵:年秋天是瑞士历史上降雨最多、灾害最多的秋季。马焦雷湖(LagoMaggiore)水位达到.98米,这是有史以来测到的最高水位,比目前的平均水位高出7米;而圣贝纳迪诺山口(PassodiSanBernardino)8天内的降雨量达到毫米,创下另一个纪录。
在受灾最严重的提契诺州、瓦莱州、格劳宾登州、乌里州和圣加仑州等几个州,洪水共造成51人死亡。当时的经济损失高达万瑞郎,几乎相当于今天的10亿瑞郎。
洪水在格劳宾登州瓦尔斯造成的破坏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然而,大洪灾也是一种力量。它不但改变了这个国家的景观,也塑造了这里的政治和社会面貌,伯尔尼大学地理研究所教授斯特凡·布伦尼曼(StefanBr?nnimann)注意到。他参与撰写的一份出版物,对年洪灾的成因后果做了细致的分析。
历史学家史蒂芬妮·苏莫马特(StephanieSummermatter)提醒说,当时的天灾保护工作由各州负责。“但是面对灾害的特殊性,年轻(20年前才正式组建)的联邦国家决定介入。这是联邦委员会(瑞士政府)首次主动担负起灾害的管理,”她解释道。
政府召集了专家委员会对损失做出评估,并在全国上下展开宣传筹集资金。那场行动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作为口号,共筹集到万瑞郎和3吨多食品。这是瑞士史上最有成果的筹款活动,苏莫马特指出:“瑞士人的团结精神极其了不起,这也影响到国家认同的形成。”
年秋天的另一张瓦尔斯照片
。。。。。。
吸取过去的教训
洪灾的成因
原文链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