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占可复明性致盲的第一位。
究竟什么是白内障呢?
白内障是人眼内的晶状体混浊,由于晶状体位于瞳孔中央,因此白内障形成到一定阶段就会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目前,没有有效预防和延缓老年性白内障发生发展的药物,因而当白内障导致视力减退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白内障何时手术为宜呢?
目前社会上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白内障需要完全成熟后才能手术。其实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观点。由于那时白内障手术要把混浊的白内障完全摘除,不植入人工晶状体,所以白内障长熟了更容易手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微手术的应用,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有了长足的发展,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后植入人工晶状体已成为常规的手术方式。特别是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已医院普遍开展起来,白内障手术已进入微创手术时代。这种手术方法是通过1.5~3毫米的手术切口,眼内插入一个超声探头,用超声振动的原理将混浊的晶状体粉碎吸出。再通过同一切口植入一枚可以折叠的人工晶状体。这样读者就可以理解,白内障长得越老,超声粉碎所用的时间和能量越大,对眼睛的破坏越大,术后很容易导致黑眼珠(角膜)的水肿,一定程度影响视力,恢复的时间也比较长,手术风险也越大。明白了以上的道理,读者就不难理解现在白内障手术早做比迟做要好一点的原因。如果患者的眼底和视神经功能较好的话,手术后患者即能获得很好的视力。
一般而言,患者视力如果因为白内障的影响降低到0.3~0.5,就应该手术治疗了。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