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中医医院 http://m.39.net/pf/a_9104810.html
很多人会在体检中发现自己长了肾囊肿,拿到报告之后,脑海中都有一系列疑问:肾囊肿是怎么回事儿?良性还是恶性?严重吗?对身体有什么影响?该怎么治疗?
那么,肾囊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你得先搞清楚,囊肿是个啥吧?
囊肿
“囊”呢在古代就是“口袋”的意思。囊肿就是囊性的包块,里面是可以盛东西的,盛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液体!这个囊肿可以长在身体的各处,比如身体表面,还有就是内脏。它属于一种良性包块。看到了“良性”,大家是不是立马就放心了呢!
说完囊肿,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咱今天的主人公“肾囊肿”!
首先,你需要对肾囊肿进行一个大致的分类,好让自己可以对号入座!
肾囊肿
一般分为单纯的肾囊肿,还有就是多囊肾!对于肾囊肿而言,一般来说都是属于良性的,不需要过分紧张。单纯性肾囊肿一般是后天形成的。一般认为,单纯肾囊肿来源于肾小管憩室。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小管憩室会越来越多,单纯性肾囊肿发病率也会越来越高。单纯性肾囊肿一般都比较小,直径多在0.5-2厘米,但也可长至5厘米以上,囊壁薄而透明,囊内一般包裹着草黄色清亮的液体。囊肿的生长往往比较缓慢,一般感觉不到任何不适的症状。若肾囊肿体积增大到4厘米以上,可能会出现腰部酸痛、尿路感染等情况。
与什么因素有关?
1·年龄增长
一般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2·可能与感染、结石等疾病导致肾脏结构破坏有关。 多囊肾
这个疾病与上面所讲的单纯肾囊肿可是有着天壤之别!
首先,这是一种遗传病。肾脏里长出了密密麻麻的“水泡”,令人唏嘘!
直径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这个与年龄就没有明显的关系了!年轻时就可以长出密密麻麻的囊肿,当然,囊肿的数目和大小也会随着年龄进一步增多!
但是,万一不幸与他扯上了关系,也不必担心,平时也是没有什么症状的。对肾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但是随着囊肿的数量越来越多,残存的良好的肾单位会越来越少,也会无法完成正常代谢,有发生尿毒症的风险。但一般在40岁前很少出现这种情况,60-70岁以后风险加大,另外糖尿病和高血压控制不好也会加速多囊肾走向肾衰!
怎么处理?
一般医生都会告知小于5厘米的单纯性肾囊肿定期复查即可。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绝大多数单纯性肾囊肿比较小,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很容易疏忽大意,待到囊肿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出现蛋白尿、血尿、尿路感染了才去就诊。所以,即使囊肿较小,也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定期复查,每半年到一年应该复查一次肾脏彩超。当囊肿长至5厘米以上,一定要去泌尿外科或介入科进一步治疗。
手术是最好的选择吗?身体既然好好的为何会长囊肿?
拿多发性囊肿举个例子,身体脏器中长了好多的囊肿,手术切掉就好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的,往往临床中多见手术切除的囊肿又复发了。为什么?一定是某种原因导致了囊肿的出现,你没有从源头解决引起囊肿的原因,而是像割韭菜般的疯狂切除,那么,结局只有疲惫不堪!就跟息肉一样,西医的处理方式都是没有危险就放任不管,但是囊肿这种东西放在中医里原本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只要用对了药,甚至很快都能消掉,根本不需要去挨刀动手术。
中医治囊肿的依据是什么?
据历时30年的“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人的体质可以划分为九种,分别是:平和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阴虚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阳虚体质、过敏体质。其实痰湿、气郁、血瘀都是相关的,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其中又与脾关系最密切,所以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脾不留湿不生痰”之说。由于人体脾的运化水湿功能下降,或水液在体内的循环、排泄过程中遇到障碍,水液就不能正常滋润人体,反而会在体内形成异常的积聚,成为一种病理物质。这种异常积聚的水液,中医就将它称为“痰饮”人体之气是人的生命运动的根本和动力,生命活动的维持必须依靠气。人体的气,除与先天禀赋、后天环境以及饮食营养相关以外,且与肾、脾、胃、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所以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实质上都是气在人体内运动的具体体现,当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便形成"气郁"。血瘀就是全身性的血脉不那么畅通,有一种潜在的瘀血倾向。在气候寒冷、情绪不调等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血脉瘀滞不畅或阻塞不通,也就是瘀血。瘀塞在什么部位,什么部位就发暗发青、疼痛、干燥騷痒、出现肿物包块,当然此部位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囊肿就是这些水汽聚集在一起产生的肿块包物。为什么这些水湿会聚集在一起了呢?因为身体的气机不流动了,气机不流动了,或者流动缓慢了,这些水湿就聚会了,再加上痰与瘀血来凑热闹,然后慢慢形成囊肿。
气不行则水停,水停就会有瘀血,这就是囊肿背后的成因。
所以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调理囊肿最主要的不是祛湿利水,而是调气机,调升降,行气理气,让身体全部的气机正常顺利流动,就像天地气机正常运转一样,气行则水行,气行则囊肿消。
行气逐水。这四个字是调理囊肿的秘诀。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痰”、“久病生痰”。痰所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停留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引发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因此,治疗息肉、囊肿、结节等问题首先要调理恢复脏腑的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结节,可避免反复发作。
THEEND
往期精彩
又一例!2个月胆囊息肉完全消失案例!
熊去氧胆酸对于胆囊息肉真的有效果吗?
为什么切了息肉,还是会恶变?因为切息肉有时就像割韭菜……
胆囊息肉患者李先生:服用6盒息福欣以后息肉完全消除了。很感谢你们
本文系综合整理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违规,请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qqd.com/yjblthz/16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