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听讲
直击二战
文字在下方??
大家下午好,今天分享本次讲书的最后一集。
最后我给大家推荐的是道格拉斯·沃勒创作的《门徒》一书。《门徒》讲述的是“二战”时期美国战略情报局局长多诺万(绰号:野牛比尔)手下的四员干将,杜勒斯、赫尔姆斯、凯西和科尔比的故事。他们性情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聪明、自信、有学问。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历史,而不是让历史控制自己。
他们四人曾在“二战”期间深入敌后,从事间谍活动和破坏活动,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创造了不少传奇的故事。
例如杜勒斯与列宁失之交臂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公使馆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对来访的俄国布尔什维克避而不见。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杜勒斯不打算放弃与一个漂亮法国女孩的网球约会,而拒绝去与一个曾致电美国公使馆的俄国共产党人会面。
刚到伯尔尼不久的杜勒斯对那天下午的来访有点应接不暇,因为只有他一人在当班,其他人早就下班了。此时,一个德语中带有浓郁俄国口音的人来电,坚持说他务必要与有关人员交谈。杜勒斯对电话那头的人说,请在次日早晨公使馆开门的时候来访。那俄国人不依不饶地说,明天就来不及了。他必须在当天下午跟美国人谈谈。“对不起,”杜勒斯刻板地回答道,“只能等到明天了。”他挂断了电话。
而那位打电话的俄国人是就是流亡到瑞士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次日早晨,在德国官员的帮助下,列宁从伯尔尼登上列车返回到自己的祖国,因为他们迫切地想通过这些共产党人让俄国停战。列宁很可能有意提醒美国人他正想那么做。当然,列宁还想告诉美国人什么就成了千古之谜。在此后的岁月中,杜勒斯在中央情报局的迎新大会上作为训诫再三强调这件轶事:永远不要拒绝约见——哪怕是最为可疑的人。
年春天,德国外交部一名助理——反纳粹分子科尔伯开始将自己看到的比较重要的文件为盟军备份。他相信自己的国家一定会输掉这场战争。他想方设法以外交部邮差的身份携带大包绝密文件来到了伯尔尼。但他约见美国战略情报局驻伯尔尼工作站官员时,却遭到冷遇。
然而,当杜勒斯知道这一情况后,他不想再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与列宁失之交臂的同样的错误,他决定接见科尔伯。当科尔伯打开一大包装满德国外交部绝密文件的口袋时,杜勒斯惊呆了,他甚至怀疑这是纳粹德国情报机构的反间计……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科尔伯为战略情报局提供了全世界四十多个德国外交前哨的份外交部的绝密电报和备忘录。最后英国情报局承认这些情报的准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六,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秘密情报成就之一。杜勒斯在伯尔尼的间谍生涯也因此到达巅峰。
又例:在盟军诺曼底登陆后,科尔比等名战略情报局特殊行动的杰德堡特工被空降到法国敌后。这93支渗透到法国敌后的特工小分队的任务是团结不同的游击队,使之成为一股攻坚力量;带领他们捣毁铁路线,骚扰德军撤退,切断(或在需要时保持完整)桥梁,引导盟军士兵的推进。
但运载科尔比小分队的飞机把他们投放错了地方,德军很快发现了他们。科尔比率队机智躲过纳粹的追捕,经过三天三夜的苦寻,终于找到了当地游击队,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了表彰他们所做的一切,科尔比和勒隆被授予美军青铜星章。
在欧洲的枪炮声沉寂之后,这四人决心以反纳粹的方式来对抗共产主义。他们战后先后领导中情局为美国实施全球战略东奔西忙,最后都在“冷战”时期黯然离开历史舞台。
杜勒斯最大的错误是,年4月由中情局领导的入侵古巴的“猪湾事件”失败,四个月后被肯尼迪解除了中情局长职务。
接受约翰逊总统中情局局长任命的赫尔姆斯,在国家安全顾问核心集团赢得了一个席位。年,当尼克松连任总统成功后,第二年就免去了赫尔姆斯局长职务。
作为中情局局长,科尔比因为移交国会调查委员会中情局“家丑”报告,并坦率地对有争议的行动作证而成了中情局许多人眼中的“贱民”。杰拉尔德·福特考虑到他会成为年总统竞选的拖累,于年11月辞退了科尔比。
“伊朗门事件”丑闻玷污了凯西作为中情局局长的传统形象,并威胁了里根的总统地位。年1月凯西被免去局长职务。
这部书可以说是一部间谍战的教科书。间谍战是“二战”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战略情报局是西线战场谍战的主角之一,不可忽视。
重庆出版社这些年还出版了《中国远征军》、《最后的国门》、《血战台儿庄》等一大批“二战”中国战区的经典图书,构成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战胜利图书系列,由于时间关系,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线上查阅。
谢谢大家!
识别下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