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症是指患者眼前出现点状、片状、条索状漂浮物的现象(图1),它是玻璃体混浊物(图2)投影在视网膜上产生的,尤其在明亮或白色的背景下更明显。
这些飘动的“影子”像个小线头,或者小气泡,会随眼球转动而移动,而且越盯越明显,一会儿可能又没有了。
图1:飞蚊症
图2:玻璃体混浊
飞蚊症与玻璃体混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玻璃体混浊是一种体征,指原本透明的玻璃体内出现不透明物体。患者出现飞蚊症时,一般都有玻璃体混浊。
有玻璃体混浊的患者,却不一定有飞蚊症,因为玻璃体混浊物有大有小,位置也多样,当玻璃体混浊物较小,或者出现在周边部时候,不会明显遮挡视线,不会产生飞蚊症。
高度近视患者、眼内术后的患者、有眼部外伤史的患者、葡萄膜炎患者等由于更容易出现玻璃体混浊,易患飞蚊症。
糖尿病
、高血压等患者由于更容易出现视网膜出血,导致玻璃体积血,也易患飞蚊症。
飞蚊症分三种
飞蚊症根据病因可以分为生理性飞蚊症、退化性飞蚊症、病理性飞蚊症三种。
1、生理性飞蚊症
约20%的飞蚊症是生理性的。这类患者出生时眼睛里面就有微小的杂质,因此能看到一个或数个点状或条索状的细小黑影。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一般不影响视功能。
2、退化性飞蚊症
约75%的飞蚊症是退化性的。这类飞蚊症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会自然退化,慢慢“液化”(图3左)或者后脱离(图3右),出现一些混浊物,导致患者眼前出现点状、片状、条索状漂浮物。
这是一种自然老化现象,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通常不会影响视力,一般也不需要治疗。
图3:玻璃体液化与后脱离
3、病理性飞蚊症
剩下的5%是病理性的。这种飞蚊症可能由严重的眼部疾病引起的,如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等(见图4),这类病理性飞蚊症虽然概率小,但可能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图4:病理性飞蚊症的相关眼部疾病
一、生理性、退化性飞蚊症
飞蚊症的这些“影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眼球转动而移动。当比较小的悬浮物刚好挡住视线时,飞蚊症会“变淡”;相反,当比较大的悬浮物刚好挡住视线时,飞蚊症会“变粗”。
所以,飞蚊症一过性的“变粗”或“变淡”并不一定就是恶化或者好转。
目前饮食及西药方法对飞蚊症的效果欠佳。临床上我对轻度飞蚊症患者们,首先采用观察教育或中药等治疗方法。
患者尽量调整心态,习惯这些“小蚊子”,不要过多在意它们,一般可以慢慢适应症状。
如果持续“变粗”,眼前飘动的几只“小蚊子”变成一大群,或者伴有视力下降、视物遮挡、闪光感等症状,需要及时检查。
二、病理性飞蚊症
对病理性飞蚊症要详细检查玻璃体和眼底,查明病因,及时对因治疗。
如是存在玻璃体积血,需要应用相关药物,同时要尽量减少用眼,还要治疗相关全身性疾病,如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动脉硬化等;
如是葡萄膜炎,要进行抗感染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物治疗;
如周边视网膜裂孔形成,需要进行激光光凝术,将裂孔封闭;如出现视网膜脱离,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将视网膜复位。
无论是哪一种飞蚊症,若经过相关治疗后仍然存在严重症状,比如出现间歇性视力模糊、闪光、雾视等症状,干扰患者的阅读、驾驶及近距离工作等重要的日常生活,可以考虑手术治疗飞蚊症:
一是激光玻璃体消融术,该方法通过激光汽化作用将玻璃体混浊灶爆破粉碎,能有效清除较大的玻璃体漂浮物,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黑影飘动,同时也存在有损伤黄斑或晶状体的风险;
二是近年来开展的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据研究,通过该方法,患者的飞蚊症可以得到明显改善,术后视力维持不变或提高,同时患者满意度可达到85%~97%。
此外,该方法可以在很小的切口下完成,伤口不需要缝合,减小了术后眼部异物感和并发症的风险。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